时间: 2025-07-27 20:5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0:53:46
原文展示:
登丛台 茅坤 〔明代〕 一眺丛台上,孤城秋暮时。 绮罗言已寂,芳草暗含滋。 泣露蒐移堞,衔花雀隐枝。 忽闻雍里曲,并落照眉池。
白话文翻译:
站在丛台上远望,孤城在秋天的傍晚显得格外寂静。 华丽的服饰和言语已经沉寂,芳草却在暗中生长。 露水滴落,仿佛在哭泣,城墙上的堞口似乎在移动。 嘴里衔着花的鸟儿隐匿在树枝间。 忽然听到远处传来的乐曲声,夕阳的余晖洒在眉池上。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茅坤(1512-1601),字顺甫,号鹿门,明代文学家、史学家,浙江绍兴人。他是明代中期的文学家,以散文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的文章。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对后世影响较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天的傍晚登上丛台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孤城、芳草、泣露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繁华落尽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暮时分的孤城为背景,通过绮罗、芳草、泣露、衔花雀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深沉的氛围。诗中“绮罗言已寂”一句,既表达了繁华落尽的哀愁,又暗示了时光的无情。而“芳草暗含滋”则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生机。后两句通过“泣露”和“衔花雀”的描绘,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秋暮的孤城之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波动。最后,“忽闻雍里曲,并落照眉池”一句,以乐曲和夕阳的余晖作为结尾,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暮孤城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繁华落尽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珍惜。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绮罗”指的是什么? A. 华丽的服饰 B. 美丽的花朵 C. 繁华的街道 D. 高大的建筑
“泣露蒐移堞”中的“泣露”象征着什么? A. 喜悦 B. 哀愁 C. 清新 D. 宁静
诗的最后一句“忽闻雍里曲,并落照眉池”中的“雍里曲”指的是什么? A. 古代的一种乐曲 B. 地名 C. 人名 D. 植物名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