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1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10:35
燕归梁
作者: 屈大均 〔明代〕
不是梨棠即杜鹃。
一路含烟。
更多蝴蝶化婵娟。
春如梦,但茫然。
清明几度披芳草,
馀兰麝,在重泉。
三声寄与峡中猿。
向冷月,任哀酸。
这不是梨花就是杜鹃鸣叫。
一路上带着烟雾。
更多的蝴蝶化作婵娟。
春天如梦,却又让人迷茫。
清明时节几次披上芳草,
余香如兰麝,散落在重泉水旁。
三声哀鸣寄托给峡中的猿猴。
面对冷月,任凭悲哀滋生。
屈大均(1569年-1643年),字彦周,号方舟,明代文学家,生于福建。其诗词兼具古风与清新,常表现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燕归梁》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春天自然的描绘,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燕归梁》以春天为背景,融合了自然与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开篇以“不是梨棠即杜鹃”引入,营造出一种春天的气息,梨花与杜鹃的对比暗示着生命的多样性与短暂性。诗中“更多蝴蝶化婵娟”意象美丽而又富有生命力,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然而“春如梦,但茫然”又转向了内心的迷茫与惆怅,形成鲜明的对比。
后半部分的“清明几度披芳草”与“馀兰麝,在重泉”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诗人似乎在回忆春天的美好,却又感受到这种美好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行渐远。最后的三声寄托与冷月的意象则象征着一种无尽的思念与哀伤,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猿猴的哀鸣中,面对冷月,似乎在诉说着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生命的感慨。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既有对生命的感悟,也有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整首诗以春天的自然景象为背景,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表达了淡淡的忧伤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梨棠”指的是什么?
A. 花卉
B. 一种鸟
C. 一种草
“春如梦”中的“梦”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迷茫
C. 思念
诗中提到的“冷月”象征着什么?
A. 温暖
B. 孤独
C. 富贵
屈大均的《燕归梁》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是在自然中寻求内心感受的作品,但前者更侧重于对春天的描绘与感慨,而后者则强调孤独与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