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2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29:35
紫阳汪大夫,未老先致事。
经营百年藏,结庵自休憩。
扁之曰退密,有取于易系。
相望千里余,一笑问以偈。
云何谓之退,密也果何地?
若言早休官,眼底非一二。
身虽似闲暇,心或未能止。
若言四大离,盖棺事则已。
纷纷长夜者,皆悟退密旨。
非但如上云,十目之所视。
夫人皆可能,何取密之义?
大夫天下士,未必只如此。
庵傍皆高山,庵外即清泚。
昼饥随粥饭,夜则伸脚睡。
平生易甘苦,一一皆梦尔。
不睹不闻问,从来白于水。
试语庵中人,如是不如是?
紫阳的汪大夫,年纪虽不大却已致力于事业。
经营了百年的藏书,终于在此结庵休息。
庵名“退密”,这个名字取自《易经》。
远远相望千里,我笑着问他一句偈语。
什么叫做“退”?“密”又究竟是什么地方?
如果说是早早休官,那眼前的事物可不止一二。
虽然身处闲暇,心中却或许无法平静。
若是说四大皆空,那就等于盖棺事已了。
纷纷长夜的人们,皆能领悟“退密”的道理。
不仅仅是如上所说,十只眼睛所能看到的。
每个人都是可能的,何必拘泥于“密”的意义?
大夫和天下的士人,未必只有这样一层含义。
庵旁皆是高山,庵外即是清澈的小溪。
白天饥饿时就吃粥饭,夜晚就伸脚睡觉。
一生中经历的甘苦,都是梦幻般的存在。
不见不闻的问题,从来就像清水一般透明。
试着问问庵中的人,如此的道理是否如是?
作者介绍:李存,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反映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存对汪氏退密庵的探访,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汪大夫的隐居生活,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处世的哲学。诗中提到的“退密”不仅是对庵名的解释,更是对人生追求的深刻反思。李存以汪大夫的隐居为引子,展开了对生活和内心的探讨,体现了对世俗名利的淡薄与追求内心安宁的渴望。诗中“云何谓之退,密也果何地”不仅让人思考“退隐”的意义,也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内心的宁静与世俗的纷扰之间的关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展现了李存隐逸哲学的深邃与广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退密”为核心,探讨了隐居生活的意义、内心的安宁与世俗的纷扰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对汪大夫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测试:
“退密”一词源自于哪本经典?
诗中提到的“高山”象征什么?
“身虽似闲暇,心或未能止”这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