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23: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0:23:49
长相思三首 其二
作者: 奕绘 〔清代〕
一峰秋,万峰秋,白露为霜草树秋。
西风刮面秋。寓园秋,故园秋,学道论文三十秋。
浮生知几秋。
秋天来临,一座山的秋天,万山的秋天,白露变成霜,草木也在秋天中凋零。
西风拂面,感受到秋的气息。寓言的园子,故乡的秋天,学习道理和写论文的三十个秋天。
浮生中又能有多少个秋天呢?
“白露为霜”出自《诗经》,意指天气转凉,象征着生命的变化与时光的流逝;“学道论文”反映了古人对学习和求知的重视,三十个秋天意味着漫长的求知之路与人生历程。
作者介绍:奕绘,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其作品常表现出对生命、自然的深切思考,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作者对人生哲理的反思中,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和对学习、生活的思索。
《长相思三首 其二》通过“秋”这一意象,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生的感悟交织在一起。诗中“白露为霜”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将读者带入一种清冷而萧瑟的氛围中,秋天不仅是自然的变迁,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流逝。通过对比“故园秋”和“三十秋”,作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学习的执着,反映出时间的磨砺与生命的沉淀。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生的哲思,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艺术空间。西风、白露等意象不仅展现了秋天的特征,也在潜移默化中烘托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思考。最后一句“浮生知几秋”则是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令人深思,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以秋为媒介,探讨生命的短暂与求知的艰辛,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
诗词测试:
“白露为霜”中的“白露”指的是哪一节气?
A. 立春
B. 白露
C. 秋分
诗中“学道论文”体现了作者对什么的重视?
A. 生命的享受
B. 知识的追求
C. 自然的观察
“浮生知几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李白的《秋夕》同样描绘了秋天的孤寂与思考,而王维的《山中问答》则更多地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不同诗人对秋天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