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2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25:07
原文展示:
公车马上口占
作者: 李蓁 〔明代〕
万籁无声四野空,一天星斗月明中。
马蹄蹀躞行多路,剑气光芒拂晓风。
弱质经霜形自改,孱躯傲雪气逾雄。
始知日近长安远,努力前途岂惮穷。
白话文翻译:
四周静悄悄的,万籁俱寂,无人声响。此时明亮的星斗和月光洒在大地上。
马蹄声轻轻踏行,走过无数条道路,晨风中闪烁着剑的气势。
本来身子弱小,经过霜雪的考验后,形态自会改变;
虽然身体瘦弱,却傲然挺立在雪中,气势比先前更为雄壮。
这时才明白,距离长安越来越近,但前方的路途依旧困难重重,
努力向前,又岂会畏惧艰难险阻?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蓁,明代诗人,以豪放、奔放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以及对自然与社会的敏锐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旅途之中,诗人一边赶路,一边感受到周围自然环境的宁静与自身内心的激荡,表达出对生活和理想的追求,以及不畏艰难的勇气。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在面对艰难险阻时的坚定信念与不屈精神。开头几句通过“万籁无声”和“星斗月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夜间的孤独与壮阔;而后几句则转向马行的描写,以“马蹄蹀躞”和“剑气光芒”展现出行动中的力量与勇气。
诗中提到的“弱质经霜”和“孱躯傲雪”,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我状态的认知,更是对生命在逆境中成长的深刻理解。经历了风霜考验,人的精神与气质反而愈发强大,这种对生命历程的哲学思考,让整首诗充满了智慧的光芒。
最后两句“始知日近长安远,努力前途岂惮穷”更是升华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追求理想与目标的过程虽艰难,却不应退缩。无论前方的路途多么曲折,心中的信念与努力都将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与不怕艰难的勇气,强调在逆境中成长与自我超越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万籁无声”意指什么?
A. 声音很大
B. 四周宁静
C. 有很多人
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着什么?
A. 理想的归宿
B. 一座城市
C. 朋友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生活的无奈
B. 理想的追求与不畏艰难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蓁与陶渊明都在作品中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李蓁更强调在逆境中前行的勇气,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自然与恬淡的生活。两者的风格虽有不同,但主题相似,均表现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