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4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49:28
临江仙 传溥心畲画师旅居香港,奇窘以死,感成此曲
作者: 龙榆生 〔近代〕
敧枕高歌拚饿死,如何不辨冤亲。
故山供养足烟云。枉怀三绝,无地与埋魂。
曾向燕郊寻旧隐,箧中词翰犹新。
相哀莫解趁芳辰。阳春布泽,歧路一沾巾。
在枕边高歌,宁愿饿死,也不愿分辨冤屈与亲情。
故乡的山水给予我足够的养分,心中情怀如烟云飘渺。
怀有三绝的才情,却无处安放我的灵魂。
曾经在燕郊寻找旧日的隐居之所,箱中诗文依然如新。
相互哀悼却无从理解,趁着芳辰的时光。阳春的雨露,路口一滴泪水沾湿了手巾。
龙榆生,近现代著名诗人、书法家,生于清末,卒于民国,作品以古典诗词为主,兼于诗文,风格独特,常表现其对故乡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此诗作于龙榆生得知画师溥心畲在香港的奇遇与死去后,感怀其身世与成就,表达了对故乡、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临江仙》是龙榆生的一首情感深沉的词作,诗中融合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以“敧枕高歌拚饿死”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宁愿在绝境中高歌,也不愿意去理会身边的亲情与冤屈,体现出一种孤独而坚定的精神追求。接下来的“故山供养足烟云”则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故乡的山水成了他心灵的寄托。
“枉怀三绝,无地与埋魂”一句,既道出了诗人对自身才华的无奈,也流露出对现实困境的无力感。接着提到“曾向燕郊寻旧隐”,展现了作者对往昔的追忆与情感的寄托,虽然时光已逝,但“箧中词翰犹新”却让他保持了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
整首词在结尾以“阳春布泽,歧路一沾巾”收尾,意象清新,春天的滋润与个人感伤交织,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突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意象的运用,龙榆生在此诗中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情感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出深邃的哲理与人性的复杂,强调了对理想与艺术追求的坚持。
诗中提到的“冤亲”指的是什么?
“阳春布泽”中的“布泽”指的是什么?
诗人在诗中表现了对故乡的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