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3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39:14
浅屐敲菭,深镫剪韭,水窗还凭。
归来燕子,社事和烟俱冷。
似斜街那家掩扉,卖花声里东风紧。
有谁知昨夜,寒多曾倚,被鸳双忍。
残粉。衫痕凝。又碧桃巷湿,绿杨天暝。
春愁次第,都让小楼收尽。
约海棠今宵半开,嫩红一帘停梦等。
最无端闷了芳骢,江堤晴未稳。
这首诗描绘了春寒的细腻情景。轻便的鞋子敲打着青苔,深色的灯具剪裁着韭菜,窗前的水波轻轻摇曳。归来的燕子,社日的活动与烟雾都显得冷清。像斜街那家关上的门,卖花的声音在东风中显得紧迫。谁又知道昨夜寒冷的时候,我曾靠着被子,忍受着鸳鸯的孤寂。残留的胭脂,衫上的痕迹凝聚着春愁。碧桃巷湿润,绿杨在暮色中显得迷离。春天的忧愁一层层地被小楼收拢。约定海棠今夜半开,嫩红的花瓣在梦中等待。最让人烦闷的是芳骢,江堤的阳光尚未稳定。
易顺鼎,清代诗人,生于1733年,卒于1799年,字子晨,号白云山人。其诗风兼收并蓄,善于描写自然和人情,具有细腻的观察力与深刻的情感。
《锁窗寒》创作于春寒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孤独的无奈。
《锁窗寒》是一首具有较强抒情性的诗作,巧妙地结合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诗中描绘的“浅屐敲菭”、“水窗还凭”展现出春天的生机,然而随之而来的“社事和烟俱冷”又让人感受到寒意的侵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生活的感慨。尤其是“有谁知昨夜,寒多曾倚”,更是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层次分明,情感深沉,恰如其分地展现了春寒的特质与诗人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孤独的深刻思考。
《锁窗寒》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归来燕子”象征什么?
“春愁次第”中的“春愁”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