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4:42
木兰花慢
作者: 顾随 〔近代〕
正东风送雨,急檐溜,恨楼高。
更万点繁声,藤萝架底,薜荔墙腰。
深宵,隔窗听取,者凄清全不减芭蕉。
何况长杨树上,平时己爱萧萧。
迢迢,断梦到江皋。
愁思正如潮。
恁夜半危楼,一条残烛,争禁飘摇。
山遥,更兼水远,想故人此际也魂销。
两地一般听雨,不知谁最无聊。
东风送来细雨,雨水从屋檐急速滴落,我恨这楼太高。
更有万点雨声,藤萝架下、薜荔墙边,尽是雨声。
深夜里,我隔着窗户听雨,那凄清的声音却不减于芭蕉的声响。
何况在那高高的杨树上,平时我就爱听那萧萧的雨声。
遥远的地方,梦断于江边。
愁思如潮水般涌来。
在这夜半危楼,只有一根残烛,争着不让它摇曳。
山遥水远,我想念的故人此时也许已经神魂颠倒。
两地都在听雨,不知道谁更加无聊。
作者介绍:顾随(1901-1988),字佩弦,江苏无锡人,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其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动荡的近代,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触和对故人的思念,正值社会变革时期,诗人内心矛盾、孤独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来。
《木兰花慢》是一首充满淡淡忧伤的词作,顾随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深夜听雨所引发的思绪和情感。诗的开头便以“正东风送雨”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显伤感的氛围。雨水从高楼的屋檐急速滴落,象征着诗人对高楼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然的向往。
在雨声的描绘中,诗人以“万点繁声”展现了雨水的细腻与丰富,而“隔窗听取”的意象则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感受。雨声不仅仅是自然的表现,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在夜深人静之时,思念如潮水般涌来,愁苦的情绪愈发明显。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残烛”的描写,表现出在孤独夜晚的无奈,和对故人的思念。诗人将遥远的山水与思念交织在一起,使人感受到一种愁肠百结的情感。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亲友的思念,充满了历史的沉重感与个人的孤独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思念、孤独和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内心感受,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急檐溜”指的是:
A. 雨水从屋檐快速流下
B. 风急雨骤
C. 高楼的构造
答案:A
诗人通过“隔窗听取”表现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孤独与思念
C. 无聊
答案:B
“山遥,更兼水远”暗示了什么?
A. 距离的遥远与思念的绵长
B. 地理知识
C. 自然景观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