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7:3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7:34:20
作者:徐中行 〔明代〕
类型:古诗词
奔流千折下,峭壁两崖分。
樵径冲江雨,渔舟宿岭云。
布帆林杪见,水碓月中闻。
独有披裘客,千秋不可群。
这首诗描绘了桐江的壮丽景色:江水奔腾而下,蜿蜒曲折,峭壁高耸,形成两岸的分隔。山间小路穿过雨水,渔舟在山岭的云雾中停泊。远处帆船在树林的顶端隐约可见,水碓的声响在月光下清晰可闻。只有那位披着皮衣的旅人,经历千秋岁月,依旧孤独而不与群伦。
本诗中的“千秋不可群”表达了一种独特的孤傲,可能反映了作者对世俗的超然及对个人价值的坚守。
作者介绍: 徐中行(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精于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其诗风清新脱俗,常带有个人的哲思与感悟。
创作背景: 《入桐江》创作于明代,诗人可能在桐江游历时,受到江河壮丽景色的启发,写下此诗以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人生的思考。
《入桐江》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桐江的自然风光,展现了水流、山石、雨雾、渔舟等自然元素。诗中,奔流的江水象征着生命的奔涌和时间的流逝,千折的水路则反映出人生的曲折与复杂。峭壁的高耸与樵径的雨水交织,呈现出一种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个人情感,描绘了身处自然之中的“披裘客”,他经历了千秋岁月的洗礼,独自面对世间的喧嚣与纷扰,表现出一种孤独而坚定的态度。这种孤独感与自然的壮丽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个体在浩瀚自然面前的渺小,同时也彰显了个人的独特价值与不可替代性。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哲思,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桐江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出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孤独与独特。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水碓”是什么?
A. 一种捕鱼工具
B. 用水力驱动的碓房
C. 一种船只
D. 一种山石
“独有披裘客,千秋不可群”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欢快
B. 孤独与坚定
C. 忧伤
D. 兴奋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徐中行的《入桐江》更多地关注自然景观与个体情感的结合,表现出一种更为深沉的孤独感和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