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03: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03:28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昨来时节。记花倚晴阑,牵衣话别。生怕重逢,未必有花堪折。如今小楼仍上,果隔林尽情飘瞥。乱捲一天晴絮,映水半明灭。正春阴暗把碧空黦。似愁睹粉娥,临去凄咽。谁唱阳关曲,仗数声啼鴂。日斜游踪欲散,倩春衫蘸些香雪。图得盈盈归晚,有惜花人说。
前几天的时节,我依稀记得在阳光明媚的栏杆旁,与你依靠在一起,轻声道别。生怕再次重逢时,未必还有花可以折下。如今我依然在小楼上,却隔着树林,任花瓣随风飘落。春风卷动着天空的雪花,映照在水面上忽明忽灭。正值春天阴霾的日子,天空显得格外黯淡。仿佛看到那粉色的蝶儿,就要离去时凄然哀伤。谁在唱那阳关的曲子,伴随着几声啼叫的杜鹃。夕阳西斜,我的游踪也将散去,轻轻将春衫沾染上些许香雪。希望能在傍晚时分归来,听到惜花的人说起往事。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50-1711),清代诗人,字梦熊,号雪溪,晚号梅子,擅长诗词,尤其以咏梅花而著称。其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境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季,正值梅花盛开之时,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及对离别的伤感。诗人借梅花的凋零寄托个人情感,反映了春天的美丽与哀愁。
《孤鸾 赋得石亭梅花落如雪》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抒情诗,诗人在诗中通过描绘梅花的盛开与凋零,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全诗采用了清丽而细腻的语言,层层递进,情感愈发浓烈。
开篇回忆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场景设置在晴朗的日子里,梅花盛开的景象令人心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梅花的凋落象征着离别的悲切,诗人内心的愁苦浮现无遗。此时,诗人已不再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年轻人,而是感受到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思考者。
“乱捲一天晴絮,映水半明灭”,这一句通过动静结合,生动地描绘了春风中的花瓣飘落,水面上的光影交错,营造出一种惆怅的氛围。而“谁唱阳关曲,仗数声啼鴂”,则通过对音乐与自然声音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诗人似乎在期盼着那段美好的时光再现,但却又无奈面对现实的残酷。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巧妙地将春天的美丽与离别的伤感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中梅花的意象不仅仅是春天的象征,更是一种对生命和情感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遗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通过梅花的凋零,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离别的伤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阳关曲”是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古曲
c) 一种舞蹈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对离别的伤感?
a) 梅花的凋零
b) 夕阳的西斜
c) 春风的吹拂
诗中提到的“倩春衫”指的是什么?
a) 一件衣服
b) 一种花
c) 一种香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孤鸾 赋得石亭梅花落如雪》,希望能引发更多的思考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