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3:3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3:34:18
白发相邀出后厅,
莫辞为唱雨霖铃。
如今人尽怜年少,
谁肯同来特地听。
白发的老妓邀请我走出后厅,
不要拒绝,来为我唱《雨霖铃》。
如今人人都怜爱年轻人,
谁愿意特意前来听我唱歌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雨霖铃》源自于古代词曲,表达了离别、思念等情感。在古诗词中,歌唱常常与酒、欢聚等场景结合,表现出一种人生无常的感慨。
作者介绍:
高启(约 1336-1374),字季升,号惭愧,明代诗人,出生于浙江,擅长诗歌,尤以五言诗见长。他的作品往往融汇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高启晚年,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他身处的明代社会,年轻人的思想活跃,而年长者则常常被冷落,诗中表现了对老妓人感情的同情和对社会冷漠的感慨。
此诗以老妓的邀请为引子,展示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白发相邀出后厅,诗人通过描绘老妓的形象,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同情与理解。老妓人的歌声虽美,却面临被世人遗忘的悲哀。诗中提到的“雨霖铃”是富有情感的曲调,象征着对往昔的追忆与对逝去青春的感慨。
“如今人尽怜年少”,这句反映了社会对年轻人的偏爱,表现出一种对年轻人受宠的无奈与失落,暗示了人们对年岁渐长者的忽视和冷漠。最后一句“谁肯同来特地听”更是道出了老妓的孤独与无奈,突显出对社会情感的渴求。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深邃的情感,既是对老年人生存状态的反思,也是对当代社会风气的批判,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年长者的同情与对年轻人受到的过分关注的反思,揭示了社会对不同年龄群体的冷漠,传达了一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对人情冷暖的思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白发”指的是:
A. 年轻人
B. 老年人
C. 中年人
诗人在诗中提到的歌曲名称是:
A. 月落乌啼
B. 雨霖铃
C. 红楼梦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年轻人的赞美
B. 对老年人的同情与社会冷漠
C. 对自然景色的描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比,二者都涉及到对老年人与歌声的描绘,但《琵琶行》则更侧重于对音乐的表现和情感的抒发,而《吴别驾宅闻老妓陈氏歌》则更直接地反映了对社会冷漠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