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马草行》

时间: 2025-08-01 22:40:18

诗句

荒城斗大山之陬,健儿十万横戈矛。

三更传谕徵马草,里胥持符下乡堡。

排户输草行给钱,小民汗血官犹怜。

眼看刍草如山积,城中载运夜不眠。

谁知刍草散满野,竞刈新麦来秣马。

可怜麦熟未登场,马病肥死人逃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22:40:18

原文展示:

马草行
作者: 黎承忠 〔清代〕

荒城斗大山之陬,
健儿十万横戈矛。
三更传谕徵马草,
里胥持符下乡堡。
排户输草行给钱,
小民汗血官犹怜。
眼看刍草如山积,
城中载运夜不眠。
谁知刍草散满野,
竞刈新麦来秣马。
可怜麦熟未登场,
马病肥死人逃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的城镇,边缘的山上有十万健壮的士兵手握武器。凌晨时分,传来了征集马草的命令,地方官吏持符下乡去找草料。百姓们排着队将草送去换钱,虽然身心疲惫,但官府仍对他们表示怜悯。眼看着草料如山般堆积,城中为了运送草料而彻夜不眠。然而,谁能想到草料已经散落在田野中,农民们却在收割新麦来饲养马匹,令人心痛的是,麦子虽然成熟却未能收割,马匹因饲料不足而生病,甚至导致人们逃亡。

注释:

  • 斗大:形容非常大的样子。
  • 横戈矛:指士兵手持的武器。
  • 里胥:古代地方的官吏,负责地方事务。
  • 排户:指百姓排队。
  • 汗血:形容艰辛工作。
  • 刍草:动物的饲料,主要是草。
  • 秣马:喂马。

典故解析:

本诗通过描绘边区征集马草的场景,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诗中提到的“十万健儿”反映出战乱时期士兵的数量庞大,暗示了国家的危机;而“马病肥死人逃亡”则揭示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生存困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黎承忠,清代诗人,他的作品多以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为主,风格严谨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马草行》创作于清代动荡时期,反映了当时战乱带来的民生困苦,尤其是对农民和士兵的双重影响。

诗歌鉴赏:

《马草行》是一首深刻反映战乱时期民生困苦的诗作。诗人在开篇描绘了荒凉的城镇与强大的士兵,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接着,通过“三更传谕徵马草”的描写,展现了官府对草料的急迫需求,反映出战时资源的紧张。排队输草的小民用“汗血”换取微薄的报酬,虽遭受艰辛却依然表现出对官府的依赖与期待。

诗中“眼看刍草如山积”一语,形象地表现了草料的富余与百姓的辛劳,而“城中载运夜不眠”则强调了这种需求带来的疲惫与无奈。最后,诗人通过“可怜麦熟未登场,马病肥死人逃亡”一联,强烈地表达了战争对农民和马匹的双重灾难,既揭示了战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又表现了民众的悲惨命运,展现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荒城斗大山之陬:描述一个偏僻的荒凉城镇,背景设定。
  2. 健儿十万横戈矛:士兵数量庞大,暗示战争的激烈。
  3. 三更传谕徵马草:夜里发出征集马草的命令,紧迫的情况。
  4. 里胥持符下乡堡:官吏带着命令下乡,显示官方的指令。
  5. 排户输草行给钱:百姓排队送草,换取微薄的报酬。
  6. 小民汗血官犹怜:百姓辛苦,官府仍表示关心。
  7. 眼看刍草如山积:草料堆积如山,显示出资源的富余。
  8. 城中载运夜不眠:为了运送草料,城中人们忙碌不休。
  9. 谁知刍草散满野:草料散落在田野,意外的情况。
  10. 竞刈新麦来秣马:农民收割新麦来喂马,反映生存压力。
  11. 可怜麦熟未登场:麦子已经成熟却未能收获,悲哀的现实。
  12. 马病肥死人逃亡:马匹因饲料不足而生病,甚至有人逃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刍草如山积”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社会动荡与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民生困境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城:象征着战乱带来的荒凉与无助。
  • 健儿:代表着战士,象征着国家的力量与危机。
  • 马草:象征着战争的需求与民众的负担。
  • 新麦:象征着丰收的希望,却因战争而无法实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健儿”指的是?
    A. 农民
    B. 士兵
    C. 商人

  2. 诗中的“刍草如山积”描绘了什么情景?
    A. 农田丰收
    B. 草料堆积
    C. 战争胜利

  3. 诗中提到的“马病肥死人逃亡”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A. 战争带来的疾病与死亡
    B. 农民富裕
    C. 牲畜健康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细腻;而黎承忠的《马草行》则更直接地呈现了社会的苦难,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人间疾苦的关心,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代诗词赏析》
  • 《中国诗词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五月六日为丛珍之集于南池呈座中诸公 寓广教僧寺 荣茂实侍郎饷家酿 二儿次韵予亦复次韵二首 病中闻莺啼 郡中迎怀玉山应真请雨得之未沾足 次招客见赠韵 梨花原 绍兴帅相汤公会五客蓬莱阁登望海亭属某赋诗 挽晁恭道侍郎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金字旁的字 文字旁的字 尢字旁的字 三点水的字 言出法随 拳头产品 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繁屑 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检诘 包管 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出山济世 凤舞龙蟠 连缘 骨字旁的字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