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8:5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8:50:20
齐天乐 其三 芦花
作者:黄燮清 〔清代〕
枝枝叶叶萧萧响,荒汀暮寒时候。
映水成云,迎风化雪,色相似空还有。
萍踪浪走。问飞渡烟潮,折来能否。
未了尘根,扫花留做美人帚。
蒹葭霜信渐老,看搓晴弄雨,摇漾千亩。
蛱蝶秋魂,琵琶夜泪,月满浔阳江口。
相逢病柳。算舞絮光阴,一般消瘦。
送尽离船,雁归人去后。
这首诗描绘了秋冬时节的芦花与自然景象。诗中开头提到的“枝枝叶叶萧萧响”,表现了芦苇在风中摇曳的声音,描绘了荒凉的汀岸与寒冷的傍晚时分。接着“映水成云,迎风化雪”,表现了水面上倒映的景象如同云彩,风一吹,仿佛雪花般飞舞。此处“色相似空还有”,则暗示了即便是空无一物的场景,依旧有色彩与生命的存在。
接下来的“萍踪浪走”,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常,诗人询问那飞渡的烟潮是否能带回过往的记忆。“未了尘根,扫花留做美人帚”,则引申出对过往情感的留恋,甚至用“美人帚”来比喻美好的回忆。
“蒹葭霜信渐老”描绘了秋霜侵染下的芦苇,接着“看搓晴弄雨,摇漾千亩”,则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与生机。“蛱蝶秋魂,琵琶夜泪”则是典型的秋天意象,表达了对秋天的感伤与思念,月光照在浔阳江口,更增添了诗的凄美气氛。
最后几句“相逢病柳”,写到柳树的病弱,象征着时光带来的衰老与无奈,而“送尽离船,雁归人去后”则是对离别的深切感慨,暗示着人事如梦,离别之后的孤独与伤感。
作者介绍:黄燮清,清代诗人,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风韵。他的作品往往具有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尤其擅长用自然景象来映射人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代,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反映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了对生命、爱情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齐天乐 其三 芦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冬的景象,诗人在描写自然时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展现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过往的追忆。诗的开头通过“萧萧响”的描绘,立刻将读者带入了一种苍凉的氛围之中。这种氛围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反映,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
诗中的意象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生动而又富有层次的画面。比如“映水成云,迎风化雪”,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迁。这种对比与反衬,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邃。
此外,诗中反复出现的“离”与“归”的主题,表达了对人事的感慨与思索。尤其是“送尽离船,雁归人去后”,更是将离别的情绪推向高潮,表达了深切的孤独与失落感。整首诗通过优美而又富有哲理的语言,让人不仅感受到自然的美,更引发对生命、时间和人情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离别的深切思考,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枝枝叶叶萧萧响”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环境?
“未了尘根,扫花留做美人帚”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雁”象征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同一主题下不同诗人所表现的情感及风格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