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5 00:3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00:35:29
金缕曲 京江舟中,四十初度,呈吴门韩慕庐先生
作者: 薛斑
四十今朝是。镇无端孤舟满载,一天离思。
半世风霜摇落尽,槁项真成穷士。
岂甘作庸庸馀子?生不同时逢狗监,
困泥途谁荐雄文似。愁不断,如江水。
行行渐指吴闾地。记当年平章花月,
裁红缕翠。忽漫光阴催转轴,
精力已销亡矣。怕华发星星垂耳。
剩有公荣堪与饮,纵凄凉客路休辞醉。
歌金缕,祝强仕。
在我四十岁这一年,独自在京江的小舟上,心中充满了离愁。
经历了半生风霜,所有的追求都已化为乌有,
如今我真的成了一个穷困潦倒的人。
我怎能甘心成为庸碌无为的余子?
如果我能早些遇到贤明的监官,
在困境中又有谁能推荐我的才华呢?
愁苦无尽,犹如江水绵延不绝。
随着船行渐渐靠近吴地,
我回想起当年与友人共赏花月的美好时光,
那时我还曾裁制红缕翠衣。
光阴如白驹过隙,岁月已将我的精力消磨殆尽。
我害怕华发渐生,耳边却只有苍老的叹息。
如今只剩下与朋友共饮的荣耀,
即便客路凄凉,也不愿辞去醉意。
我唱着金缕曲,祝愿朋友能官运亨通。
作者介绍:
薛斑,清代诗人,生于晚清,擅长古诗,作品多反映个人遭遇与对人生的感悟。他的作品常带有淡淡的忧伤和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金缕曲》创作于作者四十岁时,正值壮年,面临人生的思考与总结。诗中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金缕曲》是一首充满人生感悟的作品,诗人在京江的舟中,思绪万千,既有对青春逝去的惋惜,也有对未来的无奈与期待。诗中“镇无端孤舟满载,一天离思”的句子,展现出一种孤独的情境,表达了内心的愁苦与无奈。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意识到自己在风霜的侵蚀下,曾经的理想与追求已然消逝,化为一声叹息。
从“岂甘作庸庸馀子”可看出,诗人对自己平庸的生活感到不甘,渴望能得到他人的认可与支持。这种对才华被埋没的焦虑,恰好映射了许多人的心声。再到“愁不断,如江水”,将愁苦比作不断流淌的江水,给人一种绵延不绝的感觉,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无奈与绝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将个人的遭遇与普遍的人生体验相结合,勾勒出一幅悲凉而又美丽的画面。最后的“歌金缕,祝强仕”则是对未来的祝愿,虽有凄凉,但仍不放弃希望,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坚韧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人生的无常与对青春的怀念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待,反映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狗监”指的是:
A. 贤明的官员
B. 不贤明的官员
C. 朋友
D. 诗人自己
诗人对四十岁这一阶段的感受是:
A. 高兴
B. 骄傲
C. 失落与惆怅
D. 无所谓
“愁不断,如江水”中的“江水”象征:
A. 大海
B. 生活的乐趣
C. 无尽的愁苦
D. 新的开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薛斑的《金缕曲》和李白的《月下独酌》,前者更侧重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后者则表现出一种洒脱与乐观的态度。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沉重,后者轻盈,反映了不同诗人对生命的不同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