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中秋夜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10 00:39:57

诗句

颓然一醉堕华颠,皓月当空照大千。

虫语喧时人语寂,莫嫌露冷早酣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0:39:57

中秋夜二首 其一

作者:杜芷芗 〔近代〕


原文展示

颓然一醉堕华颠,
皓月当空照大千。
虫语喧时人语寂,
莫嫌露冷早酣眠。


白话文翻译

在这醉意朦胧的中秋夜,我满心欢愉,仿佛要沉浸在华丽的梦境中。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广袤的天地,虫鸣声此起彼伏,而人们却显得安静无声。不要因为露水的寒冷而嫌弃,快快入睡,享受这美好的夜晚吧。


注释

  • 颓然:意为失去精神、意志消沉的样子。
  • 华颠:意指华丽的世界或境地。
  • 皓月:明亮的月亮。
  • 大千:广大的天地,通常指宇宙。
  • 虫语:虫鸣的声音。
  • :安静、寂静。
  • 露冷:指露水的寒冷。
  • 酣眠:沉沉入睡。

典故解析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与丰收。诗中提到的“皓月”正是中秋的代表,表现了对团圆与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虫鸣作为自然之声,与人声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芷芗,近代诗人,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中秋之际,诗人在月光下感受自然的魅力,抒发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对传统节日的珍视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中秋夜二首 其一》通过优美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中秋夜的宁静与美丽。诗人在皓月下陶醉,借助月光的普照,感受到天地间的无限广阔。而虫鸣声的喧闹与人声的寂静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人们在美好时刻却常常忘却与自然的交流。诗的结尾部分,诗人劝诫自己和他人不要因为露水的寒冷而对美好夜晚心生嫌弃,鼓励人们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每一刻。这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折射出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时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颓然一醉堕华颠”:诗人表现出一种放纵的状态,似乎在追求一种醉人的华美。
    • “皓月当空照大千”: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整个世界,营造出一种祥和的氛围。
    • “虫语喧时人语寂”:虫鸣声此起彼伏,与人们的沉默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 “莫嫌露冷早酣眠”:劝诫自己不要因为寒露而不敢入睡,珍惜这个美好的时刻。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醉酒比作沉沦于华丽的境地。
    • 对比:虫语的喧闹与人声的寂静,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追求,呼唤人们珍惜身边的美好。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团圆、思念和美好。
  • 虫鸣:代表自然的声音,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露水:象征清冷与凋零,反映了夜晚的宁静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皓月”指的是什么?

    • A. 日落
    • B. 明亮的月亮
    • C. 星星
  2. “虫语喧时人语寂”表现了什么样的情境?

    • A. 热闹
    • B. 寂静
    • C. 欢乐
  3. 诗人在最后一句劝诫什么?

    • A. 不要喝酒
    • B. 不要因为寒冷而拒绝睡觉
    • C. 不要看月亮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明月之下的思乡情怀,但更侧重于对亲人的思念。而杜芷芗的《中秋夜二首 其一》则更加强调与自然的和谐与对生活的享受。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精选》
  • 《杜芷芗诗集》
  • 《中秋节的文化与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醉太平 秋夜 醉太平 醉太平 国庆天安门观礼 醉太平十四首 其十三 醉太平十四首 其十二 醉太平十四首 其十一 醉太平十四首 其十 醉太平十四首 其九 醉太平十四首 其八 醉太平十四首 其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角字旁的字 无足挂齿 矛字旁的字 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大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扎翰 典则俊雅 私字儿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捐免 诣访 瘅恶彰善 络绎不绝 毛人 抖搂精神 进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