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4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48:05
《渔父•东坡渔父四章,鲜有和者,效颦二解 其二》 作者: 陈匪石 〔清代〕
渔父返,风波外。无缆无帆无碍。交芦倒柳影横斜,皓月半船同载。
渔父归来,远离风波。没有缆绳和帆船,也不觉得有任何妨碍。垂柳与芦苇交错的影子斜斜地映在水面上,皓月和半只船一起载着这美丽的景色。
“渔父”是指隐居山水间的渔夫,常被用来象征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方式。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渔夫生活的悠闲常常与自然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渔夫形象,借助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展现了渔夫的恬淡生活。诗中的“无缆无帆”表现了渔夫的自由自在,似乎没有任何烦恼和束缚。自然景物之间的浑然一体,尤其是“交芦倒柳影横斜”描绘出的景象,不仅画面感强烈,还营造了一个悠然自得的氛围。皓月的出现,更为这一画面增添了几分柔和与静谧,使整个诗句充满了诗意与哲思。诗人通过渔父的归来,暗示了一种归隐的理想,向读者传达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哲学,体现了道家思想中追求宁静、和谐的理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渔父的形象,展现了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和内心自由的追求。
诗词测试:
“无缆无帆无碍”中“无碍”意为: A. 没有障碍 B. 没有麻烦 C. 没有船只
诗中的“皓月”象征: A. 繁华 B. 宁静 C. 纷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渔翁》相比,陈匪石的这首诗更加突出渔夫的隐逸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更多地展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的交融,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主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