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21:2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21:22:50
念奴娇 咏雁
作者: 林鸿 〔明代〕
登临送目,正木落衡皋,水寒湘渚。
碧海青天三万里,望断惊弦弱羽。
字写璇空,阵横紫塞,梦入黄芦雨。
锦笺一劄,漫留别后愁语。
空江水碧沙明,闲情谁与,共晚汀鸥鹭。
二十五弦弹古恨,逐伴又还飞去。
仙掌月明,长门灯暗,多少悲凉处。
千秋哀怨,秖今犹绕筝柱。
在高处眺望,正值树木凋零,水面寒冷的湘渚。
碧海蓝天延绵三万里,目光所及,惊弦的弱羽已无踪影。
字句如星空般书写,阵阵寒风横扫紫色的边塞,梦中飘入黄芦的细雨。
在锦绣的纸上,漫不经心地留下了离别后的愁苦言语。
空荡的江面,水清沙明,闲适的情景与谁共享,傍晚时分的鸥鹭飞舞。
二十五弦的古琴弹奏着古老的哀恨,伴随而去又再回来。
明月照耀着仙掌,长门里灯光暗淡,多少悲凉的角落。
千秋的哀怨,至今仍回旋在筝柱旁。
林鸿,明代诗人,生于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他的作品以清丽细腻著称,常常以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诗风。
《念奴娇 咏雁》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雁的形象,寄托了对离别与孤独的感受,反映出当时文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念奴娇 咏雁》是一首充满情感与画面感的词作,诗人以雁为引子,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深沉的离愁与思念。开篇的“登临送目”便引领读者走入一个高远的视野,紧接着描绘了秋天的萧瑟与寒冷,表现出一种凄凉的气氛。碧海青天的壮丽与雁群的飞去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失落。
词中反复出现的“愁”字,透出浓厚的情感基调。诗人用“锦笺一劄,漫留别后愁语”来描述离别后的无奈,传达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在“二十五弦弹古恨”中,古琴的乐声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怨,令人心生共鸣。
整首词在意象的构建上极具匠心,既有自然的壮丽,又有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对意境的精心营造,使得整首词既有视觉的美感,又充满了情感的深度,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与雁的离去,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与孤独的深切思考,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还蕴含着浓厚的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历史以及人际关系的思考。
诗中“正木落衡皋,水寒湘渚”描绘的是哪个季节?
“二十五弦弹古恨”中的“二十五弦”指的是什么乐器?
诗中提到的“空江水碧沙明”是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虽然主题相似,但情感表达与意象构建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诗人的风格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