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5:1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5:15:26
风山怀古三首
作者: 孙华孙 〔元代〕
宋家事业如汉晋,遗史班班今尚存。
南渡衣冠元帝纪,中山庙社靖王孙。
海门龙去秋潮横,宫阙乌啼夕燐繁。
已恨无人似诸葛,生憎何物学桓温。
王气中流甲马营,残星环绕凤皇城。
斯文自可同三代,诸老犹能语二京。
穉帝有车将白璧,太皇无舰载苍生。
祇今薄海渐声教,共戴尧天乐太平。
莫向登临起叹吁,故宫今是梵王都。
麒麟馺娑荒荆棘,鹦鹉频伽张苾刍。
莗道久无黄曲盖,寝垣谁置白浮图。
望江亭子依然好,时有胡僧置酒壶。
宋朝的事业就像汉晋时代一样,留下的历史遗迹仍然很多。
南渡的衣服和冠帽记录了元帝的时代,中山的庙宇和社稷依然保存着靖王的后代。
海门的龙舟随着秋潮而去,宫阙中乌鸦啼叫,夕阳下灯火辉煌。
我已感到遗憾没有人能像诸葛亮那样出色,生气为何没有人能学习桓温的风范。
王气依然在甲马的营地中流淌,残星环绕着凤皇城。
文人气质自古可与三代相比,老一辈人仍能谈论起二京的盛况。
穉帝有车可载白璧,而太皇却无船可以载舟。
如今薄海的教化渐渐传播,大家共同享受着尧天的太平盛世。
不要在这里叹息,故宫如今成了梵王的都城。
麒麟在荒荆棘中踯躅,鹦鹉在频伽树下张扬。
莗道久已无人使用黄曲盖,寝垣上又是谁安置了白浮图。
望江亭子依然不错,时常能看到胡僧在此置酒。
孙华孙,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涉及历史、政治与哲理。他的诗歌常常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对现实的思考与感慨。
《风山怀古三首》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元代社会的变迁有关,诗人借古喻今,反思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诗中通过对古代名将的追忆,表达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与对美好时代的向往。
《风山怀古三首》通过对古代历史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现实的感慨。诗歌的开头以“宋家事业如汉晋”引入,直接将宋朝与汉晋的繁荣进行对比,表现出对历史的敬仰与怀念。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南渡后的衣冠与庙社,展现了历史的延续与文化的传承。
在描写自然景象时,诗人运用了“海门龙去秋潮横”的意象,生动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暗含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而“已恨无人似诸葛,生憎何物学桓温”则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与对当下缺乏人才的失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历史的追溯,也有对现实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与忧虑。诗中多处运用典故,增强了诗的厚重感与历史感。通过对比,诗人展现了古代与现代之间的差距,尽管时代不同,但对于文化与人文精神的追求依旧是人们共同的期盼。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与对人文精神的追求。诗中既有对历史的敬仰,也有对当前状况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与文化情怀。
这些意象不仅赋予了诗歌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也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与多元,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南渡”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迁移?
A. 汉代
B. 晋代
C. 南朝
D. 唐代
诗中“已恨无人似诸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古代英雄的怀念
B. 对历史的无奈
C. 对现代人才的渴望
D. 以上都是
“望江亭子依然好”中的“依然好”指的是什么?
A. 自然景观的美好
B. 历史的延续性
C. 人们的生活状态
D. 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