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7:3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7:39:01
咏古 其二十三
作者:屈大均
季布多战功,数能窘汉王。
摧刚以为柔,得脱因濮阳。
朱家不相负,名声闻四方。
滕公非任侠,为汉求忠良。
从容为上言,私怨以之忘。
廷叱樊将军,十万罢横行。
辞气何刚直,殿上皆惊惶。
天下虑摇动,生民尚痍创。
嫚书禽兽言,安足争短长。
孝惠至高后,兵革久不兴。
实以季布力,海内得宁康。
季布战功赫赫,屡次令汉王陷入困境。他能把刚强化为柔和,因而得以从濮阳解脱。朱家不负所托,名声传遍四方。滕公并非侠士,却为汉朝寻求忠良之士。他从容地提出上奏,抛弃私怨。廷上叱责樊将军,令十万军队停止横行。言辞何其刚直,殿上众人皆感惊惶。天下动荡,百姓仍受创伤。讥讽的书信如同禽兽之言,又何足以争论长短?孝惠皇帝至高无上的后代,兵器与战争已久不兴。实际上是由于季布的努力,才让海内获得安宁与健康。
作者介绍:屈大均,明代著名诗人,擅长古诗,风格多样,常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明代,作者回顾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强调忠诚与和平的重要性,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历史的沉思与对个人品德的推崇。
这首诗以季布为主线,展现了他在汉朝时期的关键作用,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与崇敬。诗中通过季布的战争成就和个人品质,强调了忠诚和正直的重要性。尤其是滕公与樊将军的描绘,深刻反映了在政治和军事环境中,忠良与私怨的较量。诗人在描写时,使用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比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人物的立体感。
全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追忆,又有对人物的赞美,展现了屈大均对汉朝历史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此外,诗中对比了当时的动荡与后来的安宁,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季布的作用,突显了历史人物在国家命运中的重要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传达了对忠诚、勇气和国家安宁的赞美,强调历史人物对国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激励后人铭记历史,追求正义和忠诚。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