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7:26
顾观察益卿过访
作者: 胡应麟 〔明代〕
衡宇飞花暮不扃,
传呼车马到林坰。
何来海岳称同调,
是处乾坤问独醒。
一水近拖扬子白,
千山遥坠夜郎青。
莫言寂寞扬雄卧,
旌节分明驻草亭。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黄昏的场景,花瓣纷飞而散,家门未曾关闭,四周传来车马的声音,来到林边。诗人感慨:何以海岳的雄伟与我心中的调子相同,只有在这天地间我才能找到清醒的自我。近水的地方是扬子江的白色波浪,远山则是夜郎的青色轮廓。不要以为我在寂寞中沉睡,旗帜鲜明地矗立在草亭上。
本诗中提到了“扬子”和“夜郎”,前者指的是长江,后者是一个古代地名,代表着偏远与落后的象征。这些典故的运用不仅增加了诗的历史感,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独特理解。
作者介绍:胡应麟,明代文学家,博学多才,擅长诗词与散文。他的诗风清新,内容多涉及自然与人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感悟。
整首诗以黄昏时分的自然景色为背景,结合人与自然的和谐,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哲理。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花飞满地的场景,给人一种美丽而又略带忧伤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何来海岳称同调”的疑问,反映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似乎在探究自然与人心之间的共鸣。诗中提到的“扬子白”和“夜郎青”则是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自然景色,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最后一句“莫言寂寞扬雄卧”,通过对扬雄的提及,表明诗人并不因孤独而感到失落,反而在这份静谧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与价值。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对仗,节奏感强,反映出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自然景物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在孤独中寻找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诗中“飞花”指的是什么?
“扬子”在诗中代表什么?
诗人对“寂寞”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