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13:1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13:15:40
感遇 其二
意往蛾眉月,谁知近满光。
惊疑天上梦,慰藉劫馀肠。
玉臂人何偶,清宵魄可将。
故园今再见,起我兴飞扬。
这首诗表达了对月亮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感慨。诗人想象着如蛾眉般的月亮,谁能知道它即将圆满的光辉。内心的惊疑仿佛是天上的梦,带来对过去的慰藉。诗中提到的“玉臂”,指的是美丽的女子,清冷的夜晚,她的灵魂似乎可以寄托在此。如今再次见到故乡,心中的兴奋如同飞扬的心情。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蛾眉月”常用于古诗中形容新月;“故园”则是传统诗词中常见的情感寄托,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佟绍弼,近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为抒情,常表达对自然、人生的感悟。在时代变迁中,诗人通过诗歌展现个人情感与社会变迁的联系。
这首诗写于诗人对故乡情感的回顾之际,或许在某个清朗的夜晚,诗人凝视着月亮,思念过去,表达了对生命中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展望。
《感遇 其二》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月亮和故乡的思索。开篇以“意往蛾眉月”引入,展现了诗人对月亮的迷恋和向往,月亮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引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接着,“惊疑天上梦”,让人感受到诗人心中对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似乎在探讨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慰藉劫馀肠”则透露出一种对过往痛苦的反思和释怀,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经历的接受与理解。随后提到的“玉臂人何偶”,再一次拉回到思念的情感,清宵中似乎只有她的身影可以慰藉孤独的心灵。最后一句“故园今再见”是全诗的高潮,诗人重返故乡的情景引发出强烈的情感波动,“兴飞扬”不仅是对过往的回忆,更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月亮、梦境、故乡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的空间,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整首诗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蛾眉月”指的是哪种月亮?
诗中提到的“劫馀肠”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的最后一句“起我兴飞扬”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