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5:13
绛云楼畔春光晚。凭吊蘼芜远。
美人巨眼亦寻常。浪子东林休问好收场。
横波花诰圆圆曲。一例留芳躅。
诗人多事感兴亡。还把红颜点缀到沧桑。
在绛云楼旁,春光已渐渐暗淡。我独自凭吊那远处的蘼芜花。
美人的大眼睛其实也不过是普通。那些浪子们在东林中不必再问什么好结局。
横波的花朵,曲线柔美,仿佛是留香的足迹。
诗人总是对兴亡之事感慨万千,仍旧把红颜的美丽点缀在这沧桑的时代。
“东林”指的是东林党,历史上曾因政治斗争而分裂,代表了兴亡的变迁。“红颜”则常用来指代美女,暗示美丽在历史变迁中的无奈与哀愁。
作者介绍:夏孙桐(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词风细腻著称,擅长描绘江南风光与人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之际,诗人通过描写春日的美景与人事,反映出对兴亡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这首《虞美人·河东君小像,为谭瑑青题》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与人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开篇以“绛云楼畔春光晚”引入,展现了春日将尽的美丽与哀愁,紧接着“凭吊蘼芜远”则透露出一种孤寂的感情,象征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美人巨眼亦寻常”一句,反映了对美的冷静认识,指出即使是美人也在历史的洪流中显得渺小而普通。“浪子东林休问好收场”,则是对年轻人的一种哲学思考,暗示追求风流的生活并不能带来理想的结局,反而是对人生的迷茫与失落。
后面的“横波花诰圆圆曲”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优雅,最后以“诗人多事感兴亡”作结,深化了全诗的主题,表明即使在沧桑的历史面前,红颜的美丽依然存在,但这份美丽却是与历史的兴亡交织在一起的,令人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人情,反映了历史的兴亡与美的无常。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过往美好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无奈与感慨,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绛云楼”象征什么?
“浪子东林休问好收场”这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夏孙桐的《虞美人》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但夏孙桐更侧重于历史的兴亡与人情的无常,而李清照则更多地展现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柔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