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10:4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0:46:53
腊鼓鼕鼕祀海神。
垂髫戴白趁墟人。
衣食足,屋庐新。
何必桃源始避秦。
过年时打着鼓,祭祀海神。
小孩头上戴着白色的帽子,跟着村民去集市。
衣食丰足,房屋新颖。
何必追求桃花源,逃避秦朝的统治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桃花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象征着人们向往的理想社会,代表着逃避现实的美好乌托邦。
作者介绍: 黄公渚,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社会动荡和人们对理想生活向往的背景下,抒发了对现实安宁生活的珍惜,以及对理想世界的质疑。
《渔歌子 其十》以简单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展现了人们在腊月祭海神的传统习俗。诗中小孩的纯真和村民们的忙碌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朴素生活的赞美。诗句“衣食足,屋庐新”描绘了生活富足的状态,体现了诗人的知足常乐。最后一句“何必桃源始避秦”则发人深省,诗人以桃花源的理想与现实相对照,质疑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执念,提倡珍惜当下的生活。整首诗在描绘节日气氛的同时,融入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社会的关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珍惜,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腊鼓”指的是哪个节日的鼓声?
诗中提到的小孩头上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
桃花源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