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23:4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23:48:06
踏莎行 其二
大道昭明,人心不死。
一理绵绵贯终始。
消息盈虚总循环,
须知万古皆如此。
君父恩德,臣子忠义。
存吾之死矢靡已。
留取丹怀日浩然,
天地无穷永相倚。
大道光明,人心永存。
真理绵延不绝,贯穿始终。
事物变化总是循环,
要知道万古以来都是如此。
君主的恩德,臣子的忠义,
我心中对理想的追求永不消亡。
愿留下这份赤诚之心,
与天地长存,互为依托。
作者介绍:杨爵是明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他在诗歌中常常表达对理想与真理的追求,以及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与思想解放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反思人与宇宙、君臣关系,表达对忠义与真理的坚定信仰。
《踏莎行 其二》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哲学思考。开篇以“大道昭明,人心不死”引入,既是对人性与真理的肯定,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诗中强调了事物变化的循环性,通过“消息盈虚总循环”进一步深化这一主题,提示读者要理解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延续。
诗歌接着转向君臣关系,表达了对忠义的赞美,体现了传统士人的价值观。在“存吾之死矢靡已”中,诗人以坚定的语气宣告了自己内心对理想的执着和追求。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反映了个体的坚守,也构成了对社会责任感的思考。
最后的“留取丹怀日浩然,天地无穷永相倚”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美好愿景,愿与天地共存,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整首诗在情感的深度与思想的广度上都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准,既有个人情感的寄托,也有对社会伦理的思考,展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与理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展现了对真理与理想的追求,揭示了人性与道德的永恒价值。诗人在经历历史的沉浮后,依然对忠义与理想抱有坚定信念,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消息盈虚”指的是什么?
A. 事物的变化
B. 人心的变化
C. 年龄的增长
D. 生活的琐事
“留取丹怀日浩然”中的“丹怀”指的是什么?
A. 诚实的心
B. 忍耐的心
C. 烈士的心
D. 追求的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杨爵的《踏莎行 其二》更侧重于理想与忠诚的表达,而李白则更强调人生的豪放与洒脱。两者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表现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