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4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47:37
李杜齐名盖世豪,一千年后属吾曹。
词锋突出匣中剑,气势争如海上涛。
裴迪五言知和寡,陈王八斗仰才高。
是谁推倒蟾宫桂,不向瀛洲走一遭。
李白与杜甫齐名,都是盖世的豪杰,千年之后,诗歌的光辉属于我们这一代。
我们的词锋犹如匣中之剑,锋利而突出,气势也如海上的波涛一般壮阔。
裴迪的五言诗知音者少,陈王的才华被人仰慕,能与之比肩的人不多。
究竟是谁推倒了蟾宫的桂树,而不愿向瀛洲去一遭呢?
钱荣光,清代诗人,以其工整的诗风和豪放的个性闻名。生于动荡的时代,目睹了清末民初的社会变迁,其诗歌常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诗人借古人之名与今人之才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当代文人的自信与期望,以及对历史传承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李白与杜甫的对比,引出对当代文人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对才华的推崇。开篇提到李杜,立即引起读者的注意,接着“吾曹”一词不仅自谦,更显示出一种自信与骄傲。诗中提及的“词锋突出匣中剑”,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才华是潜力无穷的,正待时而发。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将裴迪与陈王的才华作为对比,反映出他对当代诗人的期待与鼓励。
最后两句使用了“蟾宫桂”和“瀛洲”的典故,既具有浪漫色彩,又蕴含着对理想的追求,暗示诗人希望能够追寻更高的艺术境界,而不仅仅停留在现有的成就。整首诗在对古人赞美的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未来诗歌发展的积极展望。
整首诗主题在于对古代诗人李白和杜甫的赞美,同时表现出对当代文人的期待与自信,强调了诗歌的力量与传承,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李白和杜甫在诗中被称为:
A. 盖世豪杰
B. 一千年后
C. 瀛洲
D. 蟾宫桂
裴迪的诗作特点是:
A. 知音者多
B. 五言诗知和寡
C. 气势如涛
D. 八斗之才
诗中提到的“匣中剑”比喻的是:
A. 诗人的才华
B. 诗歌的历史
C. 诗人的性格
D. 文人之间的竞争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