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2:3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2:35:24
来报豚儿生志喜一首
鱼札报堂琅,犀兵走阿幢。
弧悬金雀幔,花灿玉虫缸。
老蚌宁嘲晚,明珠讶许双。
归来梨枣熟,笑傲倚陶窗。
这首诗表达了对于一位朋友或亲人喜悦的祝贺。诗中提到鱼札的声音在堂前回响,犀牛的号角在街道上响起。弓箭悬挂在金雀的帐幕下,花朵在玉虫的缸中绽放。老蚌或许不会因晚年而感到嘲讽,而明珠却对自己是否能拥有双生而感到惊讶。归来时,梨子和枣子都已成熟,作者在陶窗前悠然自得地笑着。
诗中提到的“老蚌”与“明珠”,可以联想到《庄子》中的“老蚌生珠”故事,象征着时间的沉淀和生命的价值。这里的“明珠”代表着珍贵的事物,而老蚌则象征着历经风雨后仍然能孕育出美好事物的生命力。
杨慎(1488-1559),字用之,号青莲,明代文学家,擅长诗词、散文与戏曲。他的作品以清新、典雅著称,常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可能是在庆祝某位朋友的喜事时创作,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视和对友谊的重视。
《来报豚儿生志喜一首》是一首充满祝福和欢庆气氛的诗歌,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给人以生动的视觉感受。开头的“鱼札报堂琅”通过音响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热闹的景象,仿佛在庆祝某种喜悦的事件。接下来的“犀兵走阿幢”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欢快的气氛。诗中使用的金雀幔和玉虫缸,象征着富贵与美丽,暗示着生活中的美好。
老蚌与明珠的对比,蕴含着生命的哲理,老蚌并不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感到自卑,反而能孕育出美丽的明珠,象征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最后,归来的梨枣熟透,象征着丰收与幸福,作者在陶窗前的笑傲,表现出一种从容自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音韵和谐,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情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视,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人以欢庆的语气传达出对友谊与生活的热爱,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鱼札报堂琅”中提到的“鱼札”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老蚌”代表什么?
“归来梨枣熟”中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