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8:40: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8:40:39
踏莎行
作者:周珽 〔明代〕
芦月凝霜,蕉风作雨,
飘飘叶落梧桐树。
蛩吟底事动哀音,
不知人在愁深处。
鹤怨空鸣,鸿孤远度,
伤心又被秋光误。
怪他有梦不归来,
云山岂碍魂归路。
在芦苇生长的月光下,霜气凝聚,蕉树摇曳着如雨般的风,飘落的叶子在梧桐树上轻轻飘舞。虫鸣声中诉说着什么哀伤,不知道此时的人正深陷愁苦之中。白鹤在空中哀鸣,孤独的鸿雁远远飞去,心中悲伤又被秋天的光景所误导。怨恨他在梦中不归,云山又怎能阻碍灵魂回归的路?
周珽,明代词人,其词风以清丽婉约著称。少时受教于名师,学识渊博,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
《踏莎行》写于秋冬之际,借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愁苦,反映了诗人在人生际遇中的思考和感慨。
《踏莎行》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展现了周珽深厚的情感与细腻的观察力。开篇用“芦月凝霜”勾勒出一个清冷的秋夜,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随着“蕉风作雨”的描绘,词人将自然的变化与内心的情感紧密相连,显示出万物与人的共鸣。
在对蟋蟀的描写中,词人用“蛩吟底事动哀音”来表现自然界的声音与人的心情相互交织,虫鸣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人心中愁苦的回响。随后的“鹤怨空鸣,鸿孤远度”则进一步深化了孤独感,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大自然的景象紧密结合,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整首词中,诗人对梦的思考也引人深思,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云山岂碍魂归路”更是传达了对灵魂归宿的向往,抒发了对逝去岁月的惋惜与怀念。词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情景交融,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意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故人的思念,展现了孤独与愁苦的情感,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芦月凝霜”中的“芦月”指的是哪个季节?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诗中提到的自然元素中,哪个是象征孤独的?
A. 蟋蟀
B. 白鹤
C. 梧桐树
D. 蕉树
“云山岂碍魂归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思念
B. 欢愉
C. 愤怒
D. 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