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1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14:07
路转峰腰断,庵依锡麓根。
石随山势曲,浪卷月华吞。
仰见凌云塔,深藏修竹门。
同来二三子,相与共开樽。
路途在峰腰处转弯而断,庵堂依偎在锡山的山麓根部。
石头随山势弯曲,浪花卷起月光吞没了岸边。
仰头看到凌云塔,深藏在修竹的门后。
我们二三好友同行,一起举杯共庆。
“凌云塔”与“修竹门”暗示了隐士生活的理想和幽静的环境。诗中提到的“同来二三子”可以看作是对友情的赞美,体现了古代文人雅士之间的情谊与共饮的乐趣。
作者介绍:窦承焯,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珍视。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作者与友人游览石浪庵的过程中,体现了作者对山水自然的感悟和与友人共聚的欢愉,反映了清代人们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作者与友人游览石浪庵的闲适情景,展现了山水的变化与友谊的温暖。前两句描写山中路途的曲折与庵堂的依偎,既有空间的远近变化,也有时间的流逝感,体现出自然的静谧与人文的交融。后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尤其是“浪卷月华吞”这一句,极具画面感,勾勒出浪花与月光交织的美丽场景,让人心生向往。
整首诗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绪,既有对友人相聚的欣喜,又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展现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和对友谊的珍视。四句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自然的美与友情的珍贵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诗人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相聚时光的珍惜。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时代的?
诗中提到的“凌云塔”象征什么?
“浪卷月华吞”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