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5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53:16
声声慢 和邵次公
作者: 吴则虞
鱼罾月静,蚓曲风凄,天涯寒与愁兼。
不为吟商,商声递入零缣。
身世惟馀孤盏,倚疏更挑尽缠绵。
情最苦,又调筝人远,谁共幽研。
长记销魂湘岸,趁衰兰送别,锦字偷怜。
莫惜匆匆,胡麻已换千年。
流杯重寻去路,变红心都化秋烟。
且絮得,耐今宵推枕无眠。
夜色静谧,月光下渔网轻轻摇曳,微风中虫鸣凄凉,遥远的天涯带着寒冷与愁苦。
并不为吟唱而吟唱,歌声轻轻传入细缣之中。
只剩下孤独的我,倚在窗前,挑尽心中的缠绵。
情感最是苦涩,弹琴的人已远去,谁能与我共品这幽怨?
长久以来,我记得在湘岸销魂的时光,趁着衰兰送别,锦字悄然流连。
不要惜别匆匆,胡麻已换了千年。
流杯再寻旧路,红心都化作秋烟。
且让我在今宵无眠,轻声絮语。
吴则虞(1872-1927),字仲明,号桂轩,近代诗人,生于湖南,后迁至上海,作品多受传统文化影响,擅长词曲,风格细腻而感伤。他的诗词常常表达孤独与离愁,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背景。
本诗创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变革之际,诗人深受动荡之苦,情感愈加细腻与复杂。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怀念,体现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的交融。
《声声慢 和邵次公》是吴则虞对古典词风的传承与创新,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苦楚的深刻感受。首句“鱼罾月静,蚓曲风凄”,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与虫鸣的凄凉,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寒冷与愁苦。接下来的“身世惟馀孤盏”,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感慨,仿佛在无尽的黑暗中,只有那孤独的灯盏陪伴。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终达到情感的高潮。最后几句“流杯重寻去路,变红心都化秋烟”,通过酒杯的流动隐喻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无奈与释然。诗人在感叹时间流逝的同时,也表现出对未来的无可奈何,情感基调从孤独转向淡淡的哀伤,给人以深思与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孤独、离愁与时间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苦楚与无奈。它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诗人借助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诗中“鱼罾月静”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诗中的“孤盏”象征着什么?
“流杯重寻去路”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什么态度?
答案: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声声慢 和邵次公》的全面解析,涵盖诗歌的各个方面,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诗的情感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