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0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05:15
作者: 马钰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孔翁四个亲兄弟。
小者二人倾逝。
已后不须卜筮。
想着先垂泪。
死生生死如何避。
早把家缘猛弃。
物外行功积累。
得得成仙位。
孔翁有四个亲兄弟,其中两个已经去世。
今后不必再用卜筮来预测未来。
想到这些让我不禁流下泪来。
生死之间,如何能逃避呢?
我早已抛弃了世俗的牵挂。
在物欲之外修行积德,
最终能得道成仙。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表达了对生死的思考和对道教修道成仙的追求,反映了元代士人对生命、死亡和超脱世俗的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马钰,元代道士、诗人,擅长道教诗词,作品多表达对道教思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诗作的背景是元代社会动荡,人们对生死、命运的思考加深,诗人以此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和对道教理想的向往。
《桃源忆故人》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诗作,通过对生死的沉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故人的怀念。诗中开头提到的“孔翁四个亲兄弟”,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亲情的深厚。然而,随着两个兄弟的陨落,诗人对生死的思考愈加沉重。接下来的“已后不须卜筮”,则透露出对命运的无奈与接受,似乎在告诉我们即使未来不可知,也不必过于忧虑。
“想着先垂泪”一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无奈,生死之间的逃避几乎是不可行的,而“早把家缘猛弃”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牵挂的决绝,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诗的最后一句“得得成仙位”,展现了诗人对道教理想的追求,表现了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从对故人的怀念到对生死的哲思,再到对修道成仙的向往,情感复杂而深刻,表现了元代士人对人生的深思熟虑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生死、命运和道教修行的主题,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以及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马钰是哪一时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诗中提到的“倾逝”是什么意思?
A. 逃跑
B. 去世
C. 旅行
D. 生病
诗人是如何看待生死的?
A. 可避免
B. 必然
C. 不重要
D. 可控制
答案: 1.C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马钰的《桃源忆故人》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但马钰更倾向于探讨生死与道教理想,而李白则多表现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