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04:2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04:23:29
萧斋谢女吟秋赋,潇潇滴檐剩雨。
知己难逢,年光似瞬,双鬓飘零如许。
愁情怕诉,算日暮穷途,此身独苦。
世界凄凉,可怜生个凄凉女。
曰归也,归何处?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
外侮侵陵,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
天乎太瞽!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
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
这首诗是萧斋谢女的秋赋,细雨潇潇,檐下滴落着残余的雨水。知己难得相逢,岁月如瞬,双鬓已然苍白如许。愁苦的情感不敢倾诉,算是到了日暮的穷途,此身独自承受着痛苦。世间如此凄凉,真令人心疼,生下一个如此凄苦的女子。说要回去,究竟回何处呢?猛然回头,祖国依旧在沉睡。而外敌却在侵略,内部也腐败不堪,竟无人能担起英雄的责任。天啊,实在是太盲目了!看看这样的江山,怎么忍心归去投靠胡虏?都是为了我这片故土而四分五裂。
秋瑾(1875-1907),字璇,号剑虹,是清末民初的女诗人和革命者。她以其出色的诗词才华和激进的政治立场而闻名,致力于推翻清朝统治,追求民族独立和女性解放。
《秋赋》创作于清朝末年,正值国破家亡之际,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对国家和自身境遇的忧虑。此时,外敌侵略愈发严重,内政腐败,令诗人感到深深的悲哀与无奈。
《秋赋》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忧虑的诗作,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使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开篇“潇潇滴檐剩雨”,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仿佛在诉说岁月的无情与流逝。诗人感叹“知己难逢”,显示了其孤独的内心世界,岁月如流,双鬓已白,更加突显了对时光的无奈与痛苦。
接下来的“愁情怕诉”,诗人将个人的愁苦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深切关注。诗中提到的“外侮侵陵”与“内容腐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腐朽,诗人对未来的无奈感到失望。
最后,诗人以“忍归胡虏”而结尾,表达了对故土的深厚情感与对外敌的强烈反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构建了一个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交织的复杂画面,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全诗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映射出国家的动荡与社会的悲凉,表达了对故土的深厚情感与对外敌入侵的愤慨,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中提到的“外侮侵陵”,主要指什么?
A. 内部腐败
B. 外敌入侵
C. 友谊的破裂
D. 自然灾害
“双鬓飘零如许”中的“双鬓”指的是什么?
A. 眼睛
B. 鬓发
C. 手足
D. 书信
诗人对自己身处的社会现状的态度是:
A. 满意
B. 忧虑与愤怒
C. 冷漠
D. 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