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4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49:26
寂寞过芳时,幽怀只自知。
袖无投相刺,箧有寄僧诗。
鼠迹尘凝帐,蛙声雨到池。
疏慵堪置散,不敢怨名卑。
在芳香的季节已悄然过去,内心的孤独与忧愁只有自己知道。
袖口没有人来暗中刺我,箱子里却有寄给僧人的诗篇。
帐子上有老鼠的痕迹,池塘里传来蛙声伴随着雨滴。
懒散的心情实在难以安放,却不敢怨恨自己的名声低微。
作者介绍:高启是明代著名的诗人,生活在元末明初的动荡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抒情见长。高启在诗中常关注个人情感及内心世界,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高启身处京师的寓所,反映了他在繁华都市中的孤独感与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中描绘的细腻情感和自然景象,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自我反省。
《京师寓廨》展现了高启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淡泊,诗的开头用“寂寞过芳时”引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芳时本应繁花似锦,但他却感到无比的孤独。接着,诗人通过“袖无投相刺”表达了没有外界的攻击与压力,反而有一种内心的宁静,暗示着他对名利的超然态度。
“箧有寄僧诗”这一句,既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倾诉,也是对和尚的道理的向往,表现出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随后,诗人描绘了环境的细节,“鼠迹尘凝帐,蛙声雨到池”,生动地再现了他所处的环境,显示出一种恬淡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疏慵堪置散,不敢怨名卑”,将诗人的内心世界推向高潮。他虽不再追求名利,却因耽于懒散而感到无奈,表露出一种对名声的自我反思与接受。这首诗整体上体现了高启对人生的思考,以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淡然的氛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繁华京城中的孤独感,反映出他对名利的淡泊与对内心世界的追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自我内心的探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芳时”是什么季节?
诗人对名声的态度是?
“鼠迹”在诗中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高启的《京师寓廨》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达了深刻的孤独感,但高启更倾向于内心的反思和对名利的淡泊,而李白则在孤独中寻求酒与月的陪伴,展现出不同的抒情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