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4:00
蝶恋花·几度凤楼同饮宴
冯延巳
几度凤楼同饮宴,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
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
蜡烛泪流羌笛怨,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
醉里不辞金爵满,阳关一曲肠千断。
几次在凤楼上一起饮宴,今晚相逢,却比那时见面更加亲切。
轻声细语中欢愉不断,双眉却因春山遥远而收紧。
蜡烛上的泪水流淌,羌笛发出怨恨的音调,我偷偷整理罗衣,想要唱歌却又懒得开口。
醉中不愿再辞别金杯满,阳关一曲让人心肠千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冯延巳(908年-960年),字子羽,号香山,五代时期著名词人,擅长填词,以清丽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爱情、离别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五代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政权更替之际,诗人通过对宴饮欢聚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离愁别绪的感慨。
《蝶恋花·几度凤楼同饮宴》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在欢聚时刻的复杂心情。开篇提及的“几度凤楼同饮宴”,即强调了与友人欢聚的多次经历,暗示着深厚的情谊。而“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则表明了此刻的特别与珍贵,似乎在表达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接下来的“低语前欢频转面”描绘出亲密的交流,然而“双眉敛恨春山远”却暗示了内心深处的忧愁,展现了欢聚与离愁的矛盾。这种对比令人心痛,仿佛在欢笑声中埋藏着无法言说的苦涩。
“蜡烛泪流羌笛怨”,蜡烛的泪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感情的脆弱,而羌笛的怨音则加深了离愁的氛围,诗人想唱却又懒于开口,流露出一种无奈与伤感。最后一句“醉里不辞金爵满,阳关一曲肠千断”则在醉意中表达出对离别的无奈与痛楚,阳关曲调成为离别的象征,令人感受到浓浓的悲伤。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将欢聚的美好与离愁的痛苦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情感的纠结。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欢聚的场景,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离别的无奈,表现出对深厚情谊的珍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几度凤楼同饮宴”中的“凤楼”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类
B. 酒楼或楼阁
C. 一种植物
D. 一种乐器
诗中提到的“阳关一曲”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离愁
C. 期待
D. 愤怒
“蜡烛泪流”这一意象象征了什么?
A. 快乐
B. 时间流逝与愁苦
C. 婚礼
D. 收获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