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子夜歌 其二》

时间: 2025-05-18 19:43:47

诗句

白露收荷叶,清明种藕枝。

君行方岁暮,那有见莲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9:43:47

原文展示:

子夜歌 其二
白露收荷叶,清明种藕枝。君行方岁暮,那有见莲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白露时节,荷叶已经收拢,清明时节已过,水中种植的藕枝也开始生长。诗人感慨,正值岁末,你远行在外,何时再能见到莲花的盛景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白露: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天气开始转凉,露水增多。
  • 荷叶:指荷花的叶子,通常在夏季盛开。
  • 清明:同样是农历节气,通常在春季,适合种植。
  • 藕枝:指水中生长的莲藕的茎部。
  • 岁暮:年末,指时间的结束。
  • 莲时:指莲花盛开的时节。

典故解析:

  • 白露清明都是中国传统的节气,代表了自然变化的周期。
  • 莲花:在中国文化中,莲花象征着纯洁与高雅,常用于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何,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不详,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故为题材,常以细腻的笔触描摹生活,体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岁末时分,作者可能正处于思念故人或往昔的情境中,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反映人的离别与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子夜歌 其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寄托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开篇以“白露收荷叶”引入,描绘出自然的变化,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荷叶的收拢暗示着生机的消逝。接着“清明种藕枝”,则将时间推回至春天,展现出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然而,随着“君行方岁暮”的出现,诗人转而感到一种惆怅,岁末的到来让人感受到分离的无奈。最后一句“那有见莲时”更是将这种思念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友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追忆。诗歌的情感在平静中流露出深刻的思考,既有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又有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感悟,值得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露收荷叶:描绘了白露时节,荷叶逐渐枯萎、收拢的景象,象征着夏天的结束。
  • 清明种藕枝:提到清明时节种植藕,暗示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君行方岁暮: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同时点明了时间已进入年末。
  • 那有见莲时:感叹再无机会见到美丽的莲花,流露出遗憾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白露收荷叶,清明种藕枝”,形成了平衡的对称。
  • 象征:荷叶、莲花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美好的回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变化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思念之情,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叶:象征着青春的消逝与生命的短暂。
  • 藕枝:代表生长与希望,暗示着春天的生机。
  • 莲花:象征着纯洁与美好,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露”指的是哪一个节气? A. 夏季
    B. 秋季
    C. 春季
    D. 冬季

  2.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A. 荷叶
    B. 藕枝
    C. 莲花
    D. 以上皆是

  3.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忧伤
    C. 愤怒
    D. 迷茫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陈何的《子夜歌 其二》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现了对时光的感慨与人生的思索,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变化,后者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孤独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全集》
  • 《古诗词选读》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鹊踏枝·芳草满园花满目 鹊踏枝·烦恼韶光能几许 鹊踏枝四首 其四 鹊踏枝四首 其三 鹊踏枝四首 其二 鹊踏枝四首 其一 鹊踏枝 避寇归国小住黔中花溪听雨赋此 鹊踏枝 鹊踏枝四首 其四 感事和一乘师 鹊踏枝四首 其三 感事和一乘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觥的词语有哪些 华旦 高麓 乳花 生字旁的字 祸绝福连 出头有日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敞胸露怀 优差美缺 牛字旁的字 竹字头的字 广字头的字 卝字旁的字 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求通 背水一战 游刃恢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