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4 17:0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4 17:05:33
送董仁甫之西台幕
作者: 马祖常 〔元代〕
西南万里地,
诏属大行台。
秦树浮天去,
巴江带雪来。
山河无用险,
邦国正需才。
台幕风流美,
书签想尽开。
这首诗表达了对董仁甫的送别之情。作者描绘了西南遥远的土地,表示此地已被任命为大行台的统治区域。诗中提到的秦树和巴江,象征着悠久的历史和自然的美景。尽管山河险阻,但国家需要的是人才而非地势的防守。最后,作者对台幕的风流人物感到赞美,期待未来的书信往来。
马祖常是元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他的诗作多表现对朋友的关怀和对国家的忧虑,作品充满了人文关怀。
此诗创作于送别朋友董仁甫前往西台幕任职之际,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前途的祝福和对国家需要人才的深切关注。
这首诗在结构上简洁而紧凑,共八句,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与深邃的思考相结合,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开篇便以“西南万里地”引入,给人以广阔的空间感,接着提到“诏属大行台”,点明了离别的原因,显示出董仁甫将承担的重要责任。
诗中提到的“秦树浮天去,巴江带雪来”,通过地名的对比,反映出自然环境的变化与历史的厚重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同时,诗人以“山河无用险,邦国正需才”点出国家的真正需要在于人才,而非依赖于险峻的自然环境,这一观点深刻且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独到的见解。
最后两句“台幕风流美,书签想尽开”则是对未来的期许,表达出对董仁甫前途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暗示了两人之间的友谊将通过书信继续维系。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事的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人才的重视与对友谊的珍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董仁甫前往新任职务的祝福与期待。诗中流露出的是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对友谊的长久期盼。
诗中提到的“西南”指的是哪个方向?
诗中“山河无用险,邦国正需才”表达了什么观点?
“台幕风流美,书签想尽开”中“书签”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