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6:02
春日西郊 其二
城西三舍地,野老百年心。
别去时何迈,迁来日未深。
山川应协吉,竹树渐成阴。
登览当春暮,泠然风满襟。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西郊的情景。诗人在城西的三舍之地,感受到一位百岁老人的心情。离开时怎么会那么急促,而现在迁来这里,日子还未过得太久。山川的景色应该是吉祥的,竹林和树木渐渐形成了阴影。登高眺望,正值春天的傍晚,微风轻拂,满怀清凉的感觉。
作者介绍:陈洪谟,明代诗人,字子恭,号云洲,知名于其清新脱俗的诗风。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诗风自然且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日,诗人可能在迁居的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人事的沧桑,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乡土的眷恋。
《春日西郊 其二》是一首表达春日西郊自然景色与人情感的诗作。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所见的景物,同时抒发了内心的感受。开篇以“城西三舍地”引入,勾勒出一个安静的场景,接着提到“野老百年心”,表现了对乡土老人深厚情感的理解与赞美。“别去时何迈,迁来日未深”则展现了迁居后的感慨,这种情感在时光的流逝中愈加明显。接下来的“山川应协吉,竹树渐成阴”则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暗示了人们在自然中获得的美好体验。最后的“登览当春暮,泠然风满襟”则用清新的风景结束,传达出一种宁静的心境。
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抒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折射出诗人在生活中的哲理思考与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这样的主题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但陈洪谟通过独特的视角与情感,赋予了它新的生命。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核心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乡土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珍惜。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野老”指的是:
A. 城市中的老人
B. 乡村中的老人
C. 年轻人
D. 诗人本人
“泠然风满襟”中的“泠然”意为:
A. 温暖
B. 凉爽
C. 炎热
D. 无风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A. 对战争的思考
B. 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感悟
C. 对金钱的渴望
D.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例如,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写了春天的自然景色,但更加注重于宁静与孤独的情感。两者都展现了对春天的喜爱,但各自的情感基调与意象的运用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