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谒金门》

时间: 2025-05-07 18:07:44

诗句

多少恨,独自凄凉谁问。

寒食春光无定准,落红深半寸。

不道罗繻新褪,帘外馀寒犹趁。

堤柳吹棉一阵阵,还当憔悴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07:44

原文展示:

谒金门
作者: 茅于美 〔近代〕

多少恨,独自凄凉谁问。
寒食春光无定准,
落红深半寸。
不道罗繻新褪,
帘外馀寒犹趁。
堤柳吹棉一阵阵,
还当憔悴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哀愁,多少怨恨与苦闷,独自一人却无人问津。寒食节与春日的光景无常,落花的深度还剩半寸。未曾想过那新褪的罗裙,帘外的寒意仍在侵袭。堤边的柳树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我心中的憔悴与哀伤。

注释:

  • 寒食:指寒食节,古代清明节前的节日,忌火,吃冷食。
  • 罗繻:一种轻薄的丝织品,常用作衣物。
  • 堤柳:指河堤上的柳树,常用作春景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茅于美,近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著称。他的诗作多以抒情为主,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纠结时期,诗人通过个人的内心感受,反映了时代的无奈与孤独。

诗歌鉴赏:

《谒金门》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当下孤独的感叹。诗的开头“多少恨,独自凄凉谁问”,直接将诗人内心的苦楚与孤独展现出来,情感深沉而真挚。寒食节的提及,不仅是时间的标记,更是传统文化的象征,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无法回返的过往。

“落红深半寸”一句,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将春天的凋零与人生的无常相联系,落花的深度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惋惜。后面几句通过描写周遭的细节,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寒冷与凄凉。尤其是“帘外馀寒犹趁”,传达出一种无处不在的孤冷感,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层层递进,使用了丰富的意象,给人一种深刻而清新的美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与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多少恨,独自凄凉谁问:开篇便引入情感困境,恨意满怀却无人倾诉。
  • 寒食春光无定准:春天的光景变化无常,与心情相呼应。
  • 落红深半寸:落花的深度寓意着对美好事物的惋惜与无奈。
  • 不道罗繻新褪:新褪的罗裙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渐渐逝去。
  • 帘外馀寒犹趁:寒意依旧萦绕,传达出一种无法摆脱的孤独感。
  • 堤柳吹棉一阵阵:柳树随风摇曳,似乎在诉说诗人的心情。
  • 还当憔悴尽:最终的憔悴不仅是对自己的描述,也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落红深半寸”比喻人生的短暂与无奈。
  • 拟人:堤柳随风摇曳,似乎在倾诉诗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语言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过往的怀念,传达了孤独、无奈与哀伤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食:象征着传统与时间的流逝。
  • 落红: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与惋惜。
  • 堤柳:象征着自然与心境的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哪几种意象表达了孤独的情感?

    • A. 春光、落红、堤柳
    • B. 月亮、星星、海浪
    • C. 山川、河流、花草
  2. “落红深半寸”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春天的喜爱
    • B. 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 C. 对生活的无所谓
  3. 诗中提到的“寒食”节日暗示了什么?

    • A. 生活的繁忙
    • B. 传统文化的象征
    • C. 春天的到来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逝去美好的怀念,但更加注重于女性的细腻情感,与茅于美的《谒金门》中的孤独感形成对比。两者都通过意象的描绘,展现了对生命变迁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近现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满江红·五两风轻 水调歌头·忆昔红颜日 蓦山溪·春来心事 滴滴金 梁州令 遍地花 千秋岁 步蟾宫 柳初新 鹧鸪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夜半更深 涅齿 精打光 癶字旁的字 射香 无字旁的字 千日打柴一日烧 季路一言 采字头的字 弱渊 包含靶的词语有哪些 门字框的字 包含贴的词语有哪些 诘究本末 洗髓伐毛 里字旁的字 包含灏的词语有哪些 不次不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