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西湖竹枝词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23 15:08:50

诗句

金丝络索双凤头,小叶尖眉未著愁。

大姑昨夜苕溪过,新歌学得唱湖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5:08:50

原文展示:

金丝络索双凤头,小叶尖眉未著愁。
大姑昨夜苕溪过,新歌学得唱湖州。

白话文翻译:

金丝编织的双凤头,细小的叶子尖尖的眉梢没有显露忧愁。
大姑昨夜经过苕溪,新歌学会了唱湖州的曲调。

注释:

  • 金丝络索:形容用金丝编织的装饰,可能指一种发饰。
  • 双凤头:一种发髻,形状像两只凤凰的头,常见于古代女子的发型。
  • 小叶:指小而细的叶子,这里可能是比喻细致的情感。
  • 尖眉:指眉毛的形状,形容女性的美丽。
  • 未著愁:没有显露出忧愁的样子。
  • 大姑:指年长的女性,可能是指姑姑或伯母。
  • 苕溪:指苕溪,位于浙江省,是西湖的一个支流。
  • 湖州:指湖州市,以其美丽的湖泊和文化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进德,元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其诗作流传于世。他的作品多描绘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正值南宋遗民对故土的怀念与追求之时。诗中描绘的场景可能反映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以及对民间生活的观察与感悟。

诗歌鉴赏:

《西湖竹枝词二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作,描绘了金丝络索的双凤头发型与小叶尖眉的美丽女性形象,映射出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场景。诗中提到的“大姑”一词,增添了亲切感,仿佛在讲述一个温馨的故事。她在苕溪的经过,暗示着一种生活的流动与传承。尤其是“大姑昨夜苕溪过,新歌学得唱湖州”,不仅表现了对湖州地方民歌的喜爱,也折射出江南地区丰富的文化传统与人们生活的乐趣。通过这样的细节,诗人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轻松的生活态度,令人感受到江南水乡的柔美与韵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金丝络索双凤头:开头描绘了一位女性的发型,采用金丝编织,显得华丽。
  2. 小叶尖眉未著愁:小叶形象生动,形容女性眉目间的清秀,且未显忧愁,气氛轻快。
  3. 大姑昨夜苕溪过:引入大姑角色,暗示生活的丰富多彩,流动感强。
  4. 新歌学得唱湖州:表达了对民间歌曲的热爱与传承,体现了文化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金丝络索与双凤头的比喻,展现了女性的美丽及其精致的生活。
  • 对仗:首句和次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拟人:小叶尖眉的描绘,给予植物以人的情感,增添了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简单而美好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文化的热爱,传递出一种轻松、快乐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金丝:象征华丽、珍贵,代表着女性的美丽与优雅。
  • 双凤头:代表传统女性美,体现了古代女性的审美观念。
  • 苕溪:象征着江南的自然风光,描绘出水乡的灵动与秀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大姑”指的是? A. 诗人的祖母
    B. 年长的女性
    C. 诗人的朋友
    D. 诗人的妹子

  2. “金丝络索双凤头”中,金丝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A. 严肃
    B. 华丽
    C. 贫穷
    D. 忧愁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枝词》系列诗作,如李白的《竹枝词》。
  • 元代其他诗人的作品,如白朴的《天净沙·秋思》。

诗词对比:

  • 比较熊进德的《西湖竹枝词》与李清照的词作,前者更侧重于描绘生活的轻快与乐趣,而后者更倾向于表现个人的情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熊进德研究》
  • 《江南水乡文化与诗词》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永遇乐(寿叶枢密) 水调歌头(和平湖) 念奴娇(中秋垂虹和韵) 醉蓬来(同前) 城南宴 秋晚度废关 时有馈鹧鸪者畜之不飞不鸣慨然赋之 游草堂谒少陵石刻像 和赵阅道游海云山 介春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杜口吞声 赏一劝百 舟字旁的字 陵司 屮字旁的字 冥结尾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艮字旁的字 支字旁的字 双苗爱叶 直权无华 包含括的词语有哪些 淑性 提土旁的字 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边虞 除服 仰服 待贾而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