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2:1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2:10:00
鹊桥仙 其三
作者: 夏言 〔明代〕
丹桂婆娑,银蟾晃漾,蓦地渐升沧海。
看到中天万国明,谁道是素娥风采。
玉宇琼楼,龙池凤阁,相伴清光廿载。
今夕山中月更圆,似相识当年元宰。
桂花在风中摇曳,明月在水面闪烁,突然间升起于浩瀚海面。
看见天空中万国的星光,谁能说这不是嫦娥的风采呢?
玉宇琼楼,龙池凤阁,陪伴着清澈的月光已经二十年了。
今天晚上山中月亮更加圆满,仿佛让我想起当年那位宰相。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夏言(1480年-?),字子庚,号东篱,明代文学家,官至右都御史,曾参与编纂《明史》。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抒情和景致见长。
创作背景:
《鹊桥仙 其三》创作于明代,时值诗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政治生涯与人生感悟,诗中表达了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去岁月的怀念。
《鹊桥仙 其三》是一首极具抒情性的词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开篇以“丹桂婆娑,银蟾晃漾”描绘出秋天夜晚的宁静与美丽,桂花摇曳,明月在水面闪烁,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接着,诗人转而思索月光下的嫦娥,借用神话传说来表达对美丽事物的赞美与向往。
“玉宇琼楼,龙池凤阁”描绘了理想中的美好居所,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渴望。而“今夕山中月更圆”,则将诗人的思绪回归现实,感慨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在这段追忆中,诗人不仅感慨了时光的无情,也表达了对友人或故人的思念。
整首词以清新、明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个人情感的流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和谐。诗人在细腻的描绘中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与对理想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丹桂”指的是什么?
a) 玫瑰
b) 桂花
c) 菊花
“银蟾”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太阳
b) 明月
c) 星星
诗中提到的“素娥”指的是哪位神话人物?
a) 西王母
b) 嫦娥
c) 王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