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2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25:02
门掩黄昏后,风销绛蜡时。
行春小队夜参差。
一曲仙音,飞上广寒枝。
不访金钗客,空歌白衣。
画桥梅影散玻璃。
月底婆娑,带得暗香归。
黄昏后,门已关上,微风中蜡烛的红光渐渐消散。
春游的小队伍在夜色中显得错落有致。
一曲仙乐飘荡,飞向广寒宫的枝头。
不去拜访金钗的客人,反而空歌白衣的女子。
画桥上梅花的影子散落在玻璃上。
月光下,梅花轻轻摇曳,带着淡淡的香气归来。
作者介绍:邵亨贞,元代诗人,字仲明,号青松,兴化人,才华横溢,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脱俗,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夜,描绘了春游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反映了元代文人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
这首《南柯子 次韵卫立礼春街蹋月》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夜的迷人景致。诗中通过“门掩黄昏后”开篇,既引入了时间的切换,又营造了宁静的氛围。接着“风销绛蜡时”,蜡烛的光辉渐渐消逝,暗示着夜色的降临,营造出一种柔和而清幽的感觉。
“行春小队夜参差”描绘出一群人在春夜游玩的情景,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仙音”则引入了音乐的美好,与自然环境相融。诗人用“飞上广寒枝”这个意象,巧妙地将人间的音乐与神话中的月宫联系在一起,仿佛将人间的春游与仙境的美好相结合,展现出一种理想化的境界。
“不访金钗客,空歌白衣”中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珍视,金钗象征着富贵,而白衣则代表普通,诗人似乎认为真正的美在于真实与自然的状态。在“画桥梅影散玻璃”中,梅花的影子与玻璃相映成趣,构成了一个朦胧而浪漫的画面,象征着春天的柔美。
最后一句“月底婆娑,带得暗香归”将整个诗的意境推向高潮,月光下的梅花摇曳生姿,暗香飘散,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与美好的体验,仿佛诗人也在此刻沉浸于自然的美好之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夜晚的宁静与美丽,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春夜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门掩黄昏后”表达了什么?
A. 白天的喧嚣
B. 夜晚的宁静
C. 春天的到来
“不访金钗客”中的金钗象征什么?
A. 平凡
B. 富贵
C. 自由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悲伤
B. 喜悦
C. 悠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