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过荷叶浦》

时间: 2025-05-24 04:25:43

诗句

粼粼水溶春,淡淡烟销午。

不见唱歌人,空来荷叶浦。

无处寄相思,停舟采芳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4:25:43

原文展示:

过荷叶浦
作者: 徐贲 〔明代〕

粼粼水溶春,淡淡烟销午。
不见唱歌人,空来荷叶浦。
无处寄相思,停舟采芳杜。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的水面上,波光粼粼,烟雾在午后渐渐消散。
却不见有唱歌的人,空着心情来到荷叶边的渡口。
无处可以寄托我的思念,只好停舟在这里采摘芳草和杜鹃花。

注释:

字词注释

  • 粼粼:形容水面波光闪烁的样子。
  • 淡淡:轻微而清淡。
  • 烟销:烟雾消散。
  • :渡口、岸边。
  • 相思:思念之情。
  • 芳杜:指芳草、杜鹃花。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荷叶”,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清雅和幽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贲,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作品多为咏物抒情,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文人对自然的深入探索与感悟,诗人通过水、荷叶等意象,表现了对春天的感怀及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诗歌鉴赏:

《过荷叶浦》以春天的水面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清丽的自然画面。开头两句“粼粼水溶春,淡淡烟销午”,生动展示了春日午后的宁静与美好,水面波光粼粼,烟雾轻淡,仿佛一幅动人的山水画。接下来的“不见唱歌人,空来荷叶浦”,则从美景转向了孤独,诗人来到这里,虽见到自然之美,却不见同行者,增添了一层寂寥的情感。最后两句“无处寄相思,停舟采芳杜”,表达了诗人对思念对象的渴望与无奈,停舟之际,寄情于自然,采摘芳草以抒发心中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内心的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粼粼水溶春:水面波光闪烁,春天的气息在水中荡漾。
  • 淡淡烟销午:轻柔的烟雾在午后渐渐散去,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不见唱歌人:在这样的美丽景色中,却不见有同欢共唱的人。
  • 空来荷叶浦:独自来到荷叶边的渡口,感到一阵空虚。
  • 无处寄相思:没有地方可以寄托心中的思念。
  • 停舟采芳杜:停下小舟,采摘芳草与杜鹃花,借此抒发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比作春的溶解,形象生动。
  • 对仗:如“粼粼水溶春,淡淡烟销午”,工整而和谐。
  • 拟人:烟雾的消散仿佛有生命般,增添了自然的灵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反映诗人的内心情感,表达了春天的美丽与个人的孤独,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思念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命与流动,反映诗人的情感。
  • 荷叶:象征着高洁与幽静,寄托思念。
  • 芳草与杜鹃花:象征着希望与美好,抒发思念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粼粼水溶春”中“粼粼”指的是什么? A. 清澈
    B. 波光闪烁
    C. 流动

  2. 诗中提到的“荷叶浦”象征着什么? A. 高洁
    B. 寂寥
    C. 甜蜜

  3. 诗人希望通过停舟采芳杜来表达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思念的寄托
    C. 对友人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徐贲与李白的作品均描绘自然景观,但徐贲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白则多以豪放的气势著称。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郭外足幽胜 水调歌头 其一 水调歌头 酬清如四川如用原韵 水调歌头 春暮 水调歌头 喜晤斯奋 水调歌头 和卢仲敬太守 水调歌头 重游大名湖历下亭 水调歌头 兀颜分宪至邑,奉和前题 河南通志 水调歌头 辛酉三月廿七日,移居文殊寺巷 水调歌头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绅的拼音及汉字解析_绅的读音与用法详解 深坐 恃才放旷 持的繁体字怎么写?这份持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片玉 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爿字旁的字 耒字旁的字 倒开头的成语 4个火念什么字_4个火的汉字解析与拼音学习 私字儿的字 比字旁的字 詟谀立懦 击开头的成语 讨恶翦暴 说东谈西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丁字旁的字有哪些?带丁的汉字大全 車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