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4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45:06
悲与秋风别,愁泪再三弹。
念秋辞我去,白云何所欢。
林峦多刻削,霜露苦相繁。
秋气尔何物,凋伤亦自残。
是以前山色,幽人作意看。
澄心高廓外,洗虑泬漻端。
天路无终隔,二跳如转丸。
毋为独秋感,与君结岁寒。
我悲伤地与秋风告别,愁苦的泪水一次又一次地流下。
想到秋天就要离去,我在白云上又能找到什么欢愉呢?
山林被风霜侵蚀得如此凶猛,露水在寒冷中愈加繁重。
秋天的气息到底是什么呢?凋零和伤痛也在自我折磨。
因此我在这高山的景色中,默默欣赏着。
心境清澈,远离尘世的纷扰,洗净了我的烦恼。
天路没有尽头,时光如飞转的球体。
不要因孤独而感伤秋天,愿与你共度岁寒。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在古代诗歌中,常常以自然景象来寄托个人情感,如秋天的悲伤、孤独等情绪。诗中提到的“白云”、“霜露”等意象,常常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作者介绍: 郭之奇,明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抒情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洒脱。
创作背景: 诗作于季秋时节,诗人处于山中,感受到秋天的凋零与离别之情,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抒发对秋天的惆怅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这首诗以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复杂情感。开篇即以“悲与秋风别”引入,表达了对秋天的告别与不舍,仿佛在诉说内心的孤独与愁苦。秋天,作为一个象征生命渐入尾声的季节,诗人将其与个人的感受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哀怨的情绪。
诗中“霜露苦相繁”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寒冷与萧瑟,霜露的加重不仅是自然界的变化,更是心灵的感受。随后的“秋气尔何物,凋伤亦自残”,则进一步揭示了秋天带来的内心冲突,既有对自然的感叹,也有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诗的最后几句,诗人试图寻求内心的宁静,意图通过高山的幽静来洗净内心的烦恼,表现出一种超脱的理想。整体而言,诗歌在描写自然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内心的孤寂与对生命的思索,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秋天的离别与孤独感展开,探索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内心的情感波动,最终希望通过与友人相伴来抵御岁寒的孤寂。诗人以自然景象映射内心情感,展示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悲与秋风别”意指:
A. 与秋天告别
B. 与朋友告别
C. 与春天告别
“霜露苦相繁”中的“繁”主要指:
A. 多
B. 少
C. 快
诗人希望:
A. 孤独度过秋天
B. 与友人共度岁寒
C. 离开高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分析,读者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季秋晦日暂厝五节百宜山中作秋招诗五首 其一》的深刻内涵,还能在古诗的学习中获得更丰富的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