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4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42:04
久雨晴初好,行吟野望宽。
已知珠海阔,尚觉石门寒。
苍翠春中变,巑岏濯后看。
兴来无杖履,随意共盘桓。
经历了久雨,天终于晴朗起来,行走在野外,心情开阔。已经知道珠海的辽阔,但仍然觉得石门的寒冷。春天的苍翠正在变化,山峦在洗净之后显得更加美丽。兴致来了就不需要拐杖和鞋子,随意地在这片风景中徘徊。
“珠海”一词常用来形容海的广阔,或许引用了古代对海域的描述;“石门”则可能是指某个有名的景点,具有文化象征意义。
释今无,明代的诗人,因其出家为僧而以“释”字为名,诗风清新别致,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春晴郊行 其二》创作于明代,正值春季,诗人或许在经历了一场久雨后,走出户外,感受春天的气息,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春日郊游的愉悦心情。首句“久雨晴初好”便开启了整个诗的意境,久雨后的晴天让人感到无比舒畅,诗人随意行走在野外,心情也随之开阔。接下来的“已知珠海阔,尚觉石门寒”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尽管知道珠海的辽阔,但仍然感受到石门的冷意,反映出自然的多样性和深邃感。
“苍翠春中变,巑岏濯后看”则用“苍翠”与“巑岏”描绘春天的变化,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美丽,诗人通过“濯后看”这一细节,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欣赏。最后一句“兴来无杖履,随意共盘桓”则传达了诗人心境的自由与洒脱,仿佛在说,享受自然的心情比什么都重要。
这首诗不仅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清新,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全诗以春日的郊游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诗人通过什么样的天气开篇?
A. 雨天
B. 晴天
C. 雪天
D. 风天
诗中提到的“珠海”主要象征什么?
A. 狭窄
B. 冷静
C. 广阔
D. 暴风
“兴来无杖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A. 郁闷
B. 自由
C. 忧伤
D. 疲惫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表达了自然之美,但更侧重于早晨的清新与迅速的变化;而释今无的《春晴郊行 其二》则表现了春日的悠然与细腻的观察,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