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梅岭三章 其二》

时间: 2025-05-04 00:55:14

诗句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5:14

原文展示: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白话文翻译:

在南国的战火中已经持续了十年,这个头颅应该挂在国门前。
死去的诸位朋友们,请你们继续努力,期待捷报传来,届时这些捷报就如同祭品一般。

注释:

  • 烽烟:指战争的烟火,古代用烽火来传递战争信息,这里指南国的战乱。
  • 须向国门悬:意指要将敌人的头颅挂在国门前,显示胜利的决心和勇气。
  • 后死诸君:对已故战友的称呼,表达对他们的怀念与哀悼。
  • 捷报飞来当纸钱:捷报如同纸钱一样,应为已故战士们送去,寓意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们能通过捷报得到安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毅(1901-1972),字仲甫,号蕴斋,湖南人,是中国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和诗人。作为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他在诗词创作上有着深厚的造诣,风格豪放,常常融入革命精神和历史背景。

创作背景:

《梅岭三章》是陈毅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表达了他对战友的怀念与对国家前途的关切。这首诗写作于动荡的年代,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及对牺牲者的敬仰。

诗歌鉴赏:

《梅岭三章 其二》展现了陈毅作为一名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对战友的深切怀念。诗中通过“烽烟”“国门”“捷报”等意象,传达了战争的残酷与艰辛,同时也流露出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已逝战友的思念。诗的开头便以“南国烽烟正十年”点明了时代背景,十年的战火使得国家满目创伤,而“此头须向国门悬”则表现了诗人对胜利的渴望与对敌人的愤怒。接下来的“后死诸君多努力”,不仅是对已故战友的追忆,更是一种激励,鼓励在世的战士们奋勇向前。最后一句“捷报飞来当纸钱”,则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胜利的消息与祭祀相联系,体现了对战友的深情与不舍。整首诗情感真挚,富有力量,展现了一个革命者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国烽烟正十年:南方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十年,暗示着痛苦与困苦。
  2. 此头须向国门悬:表示对敌人的愤怒与决心,渴望胜利的象征。
  3. 后死诸君多努力:对死去战友的呼唤,鼓励生者继续奋斗。
  4. 捷报飞来当纸钱:期待胜利的消息能为死去的战友带去安慰与祭奠。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捷报比作纸钱,体现对战友的怀念和对胜利的期盼。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具有对称性,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力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战争的控诉、对战友的怀念及对胜利的渴望,传达了革命者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国家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烽烟:象征战争与苦难,表现了动荡的社会环境。
  • 国门:象征国家的尊严与希望,寄托了胜利的渴望。
  • 捷报:象征胜利与希望,显示出对未来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陈毅是哪个历史时期的诗人? a) 唐代
    b) 近代
    c) 现代

  2. 诗中提到的“南国烽烟”指的是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农田

  3. “捷报飞来当纸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望
    b) 期待与怀念
    c) 快乐

答案:

  1. b) 近代
  2. b) 战争
  3. b) 期待与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征》:毛泽东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诗词对比:

  • 《长征》《梅岭三章》:两首诗都充满了革命精神,表达了对战斗的坚定信念和对牺牲者的怀念。虽然风格不同,但都体现了在艰苦环境中不屈的斗志。

参考资料:

  • 《陈毅诗词集》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抗日战争时期的诗歌》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新暑追凉 庚戌正月三日约同舍游西湖十首 其六 玉山道中 舟过大水旁罗滩渴甚小饮 怀山庄子仁侄二首 晚望 四月十七日侍立集英殿观进士唱名 和张器先十绝 其九 题谢昌国桂山堂 月下杲饮七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幾字旁的字 辩口利舌 危机四伏 迍塞 两点水的字 捇拔 露纂雪钞 充值 深士 选具 舟字旁的字 遗训可秉 入字旁的字 玄字旁的字 躲躲藏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