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16:1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6:15:50
念奴娇 其六 悼亡
作者: 梁清标 〔明代〕
啼猿声里,正萧疏一片,霜天秋色。
弦续鸾胶看两两,比翼连枝无别。
洛浦珠沉,湘灵瑟冷,剩有寒螀咽。
钟情我辈,那堪兰蕙重折。
回首灯火春宵,茗炉佳夕,鸳枕偎犹热。
留得零香馀粉在,种就柔肠千结。
为问飞琼,还归天上,可忆来时节。
蚕丝难尽,梦回帘外残月。
在啼猿的声音中,四周显得格外萧条,霜天的秋色让人感到凄凉。
弦乐缠绵的鸾鸟看似成双成对,仿若无别的连理枝。
洛水边的珍珠沉没,湘江的瑟声冷清,唯剩寒虫在低吟啜泣。
我们这些情深意重的人,怎能忍心再折断兰蕙?
回首往昔灯下的春宵,品茗炉前的美好夜晚,鸳鸯枕依然温热。
留有些许香粉在,种下了柔情千结。
想问那飞天的琼花,是否还记得来时的节日?
蚕丝难以尽述,梦中恍惚回到窗外的残月。
作者介绍:梁清标,明代诗人,以其婉约细腻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触及情感与自然的结合,常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梁清标经历亲人离世之际,诗中流露出对逝去爱情的怀念与追思,反映了作者的内心哀痛及对美好过往的追忆。
这首《念奴娇 其六 悼亡》以悲哀的音调展开,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深切怀念。开头的啼猿声与霜天秋色构成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在诗中,作者借助自然景象(如“洛浦珠沉”“湘灵瑟冷”)来映衬心境,创造出一种与外界环境相互呼应的悲切情感。尤其是在提到“鸳枕偎犹热”时,温暖的记忆与现实的冷酷形成鲜明对比,令人倍感惆怅。
最后几句中,飞琼与蚕丝的意象,象征着对美好过往的无尽追忆与难以释怀的情感,呈现出一种无法忘却的柔情。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中,流露出一种浓厚的人文关怀,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对逝去爱情的深切怀念,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失去的无奈,透出浓厚的哀愁与深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啼猿声里”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鸳枕偎犹热”中的“鸳枕”象征什么?
“蚕丝难尽”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梁清标的《念奴娇 其六 悼亡》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主题上都探讨了对逝去爱情的怀念,但梁清标的作品更为细腻,情感更为深沉,而李清照的《如梦令》则更为轻盈,带有些许的怀旧与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