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1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14:00
浪淘沙令
梁寅〔元代〕
檐溜泻泉声。寒透疏棂。愁如百草雨中生。
谁信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
花发恐飘零。只待朝晴。彩霞红日照山庭。
曾约故人应到也,同听啼莺。
雨水从屋檐滴落,发出潺潺的泉声,寒气透过窗棂袭来,
心中的愁绪就像在雨中滋生的百草。
谁会相信我在家中却像个客人,好梦还未成形就已惊醒。
花开了却害怕随风飘零,只待清晨的阳光明媚。
彩霞和红日照耀着山庭,曾约定的老友应该会到来,
一起听那啼叫的黄莺。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啼莺”可引申为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希望。诗中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个人情感,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友人的期盼。
作者介绍:梁寅是元代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入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阴雨天,诗人因天气的寒冷和孤独,产生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友人的思念。
《浪淘沙令》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与感慨。开篇即以“檐溜泻泉声”引入,生动地描绘了雨中的孤寂与寒冷,传达出一种愁苦的氛围。接着,诗人将自己的愁绪与自然景象结合,形成了“愁如百草雨中生”的意象,令人感受到那种无处不在的忧伤。
在面对愁苦时,诗人更是自嘲道“谁信在家翻似客”,揭示了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好梦先惊的描写更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对花的脆弱和对友人相聚的期待,使得全诗的情感逐渐升温,最终以“曾约故人应到也,同听啼莺”结束,既有对友人的期盼,也寄托了一种对春暖花开的美好向往。
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与情感的深刻抒发,梁寅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变化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既忧伤又充满希望的情感基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传达出一种忧伤而又充满期待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愁如百草雨中生”是什么意思?
“谁信在家翻似客”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本诗中提到的“啼莺”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