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1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19:34
秋暮夜宿望亭
作者:李元圭
茅屋沿堤密掩扉,
官桥昏黑泊船稀。
守关戍火明村坞,
隔岸渔灯照石矶。
寒木尽随溪雨落,
断鸿犹趁野云飞。
篷窗攲枕浑无寐,
倦听人家夜捣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傍晚的景象:茅草屋掩映在堤岸上,门窗紧闭,官道上昏暗,停泊的船只稀少。守卫的火光照亮了村落的周围,隔着河岸的渔灯映照着岩石。寒冷的树木随着溪流的雨水纷纷落下,孤雁仍在追随野外的云彩飞去。躺在窗前的床上,完全无法入睡,只能疲倦地倾听邻家夜晚捣衣的声音。
作者介绍:李元圭,元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多描绘诗人夜宿于亭中,感受到秋天的清冷与寂寞,抒发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秋暮夜宿望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幅秋天夜晚的静谧与孤独。诗中以“茅屋”、“官桥”、“戍火”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典型的乡村秋夜场景,渲染出一种朴素而又深沉的情感。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感受到生活的宁静,却又因孤独而无法入眠。尤其是“倦听人家夜捣衣”,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另一方面则让人感受到了一种人间烟火的温情。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讲究,寒木、断鸿等意象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也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人借夜晚的安静与孤独,反思自己的内心,展现出对人生的感悟,形成了一种真实而深刻的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静谧的夜晚环境,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茅屋”指的是:
A. 用砖石建造的房屋
B. 用茅草搭建的房屋
C. 豪华的别墅
D. 高楼大厦
“倦听人家夜捣衣”中“夜捣衣”表现了什么?
A. 人们在夜晚唱歌
B. 人们在夜晚做饭
C. 人们在夜晚洗衣服
D. 人们在夜晚聊天
诗中“寒木尽随溪雨落”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A. 温暖的春天
B. 凄凉的秋冬
C. 繁华的夏天
D. 明媚的阳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