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00:1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00:12:20
作者: 李淑媛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二妃昔追帝,南奔湘水间。
有泪寄湘竹,至今湘竹斑。
云深九疑庙,日落苍梧山。
馀恨在江水,滔滔去不还。
昔日二妃追随帝王,南逃至湘水之间。
她们的泪水寄托在湘竹上,直到今天湘竹依旧斑驳。
云雾缭绕的九疑庙,夕阳下的苍梧山。
心中的遗恨随江水流去,滔滔不绝再也无法返回。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淑媛,明代女诗人,才情卓越,诗风清丽,常以女性的视角表达情感与体验。她的诗作常常涉及历史典故和个人情感,具有独特的抒情风格。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李淑媛生活的动荡时代,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离别之情的深切感受,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悲苦与无奈。
《斑竹怨》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历史感的诗作。诗的开头以“二妃昔追帝”引入,勾勒出历史背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深刻同情。二妃为了保护帝王而南逃,展现出女性的忠贞与勇敢。这种情感通过“有泪寄湘竹”得以深化,泪水化作竹子上的斑驳,象征着哀愁与思念的深重。
接下来的“云深九疑庙,日落苍梧山”描绘了一个幽静而又略显凄凉的自然环境,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寄托自己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最后一句“馀恨在江水,滔滔去不还”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无法返回的遗憾,令人感到一种无尽的悲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历史典故为基础,表达了对往事的哀伤与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展现了女性在历史洪流中的悲剧命运与情感深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二妃”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湘水”位于哪个省?
“馀恨在江水”中的“江水”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资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斑竹怨》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