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1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15:22
《风入松·梅花》
作者: 谢应芳 〔元代〕
岁寒心事旧相知。相别去年时。
如今重观春风面,此年时消瘦些儿。
天上玉堂何在,人间金鼎频移。
风尘不染素罗衣。脉脉倚柴扉。
桃根桃叶争春媚,尽教他浓抹胭脂。
老我扬州何逊,陇头谁为题诗。
寒冬岁月里,心中的忧愁与旧友相知。
去年分别的时光已然过去。
如今再次看到春风的面容,这一年的我却显得消瘦了些。
天上的玉堂(指仙境)在哪里?人间的金鼎(指富贵地位)却频频变迁。
风尘未曾染上我这素罗衣,我静静倚靠在柴扉上。
桃根桃叶争相展现春天的妩媚,尽教他人浓妆艳抹。
年老的我在扬州何以自处?山陇之上又有谁为我题诗呢?
谢应芳,元代诗人,生于盛世,后期经历战乱,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常以梅花、春风等意象寄托情感。
在元代,社会动荡频繁,诗人通过描绘梅花与春风的场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忆,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风入松·梅花》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梅花和春风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希望,同时也反映了自身对岁月流逝的无奈。诗的开头“岁寒心事旧相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似乎在诉说着与旧友相识的深情厚谊,而“如今重观春风面,此年时消瘦些儿”则揭示了岁月的无情,春天的美丽与自身的衰老形成鲜明对比。
接下来的“天上玉堂何在,人间金鼎频移”更是引人深思,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落差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失落感。而“风尘不染素罗衣,脉脉倚柴扉”则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人在纷扰的世俗中保持自己的纯净,静静倚靠在柴扉上,似乎在等待着春天的真正到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刻,让人读来倍感亲切与共鸣。
“岁寒心事旧相知。”
寒冷的冬天里,内心的忧愁与老朋友相知,表达了孤独感。
“相别去年时。”
过去一年与朋友分别后,时间的流逝让人感慨。
“如今重观春风面,此年时消瘦些儿。”
再次看到春风的面容,发现自己比去年显得瘦弱,隐含了对时光的惋惜。
“天上玉堂何在,人间金鼎频移。”
仙境何在?现实中的富贵地位却不断变化,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追寻与现实的困惑。
“风尘不染素罗衣。”
诗人保持内心的纯净,未被世俗的纷扰所染。
“脉脉倚柴扉。”
诗人静静靠在柴扉上,体现出一种安宁的状态。
“桃根桃叶争春媚,尽教他浓抹胭脂。”
桃花争相开放,春天的美丽让人艳羡,尽显生机。
“老我扬州何逊,陇头谁为题诗。”
年老的自己在扬州又如何自处?山陇之上又有谁为自己作诗?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自身衰老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以及内心的孤独与对友谊的珍惜。
诗中“风尘不染素罗衣”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的厌倦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纯净生活的追求
D. 对财富的渴望
“老我扬州何逊,陇头谁为题诗”中“扬州”指代了什么?
A. 诗人的故乡
B. 繁华的城市
C. 诗人年老后的处境
D. 以上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