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08:2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8:23:50
白水茫茫烟渺渺,原野高低,触处生芳草。
草绿花红人自老,有情争似无情好。
丧乱馀身欢意少,肠断江山,不肯留残照。
门掩黄昏寒料峭,角声吹起双栖鸟。
白色的水面一片茫茫,烟雾缭绕,原野起伏,四处都是芳草。
草绿花红,人却渐渐衰老,有情之人争不及无情之人来得自在。
经历了丧乱,余下的欢愉也少了,肠断心伤于江山,不愿再留恋那残余的夕阳。
黄昏时分,门已关上,寒意刺骨,角声响起,双栖的鸟儿也随之起飞。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季高,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刘基在元末明初的动荡时代中创作了大量诗词,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文关怀。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注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蝶恋花》作于元末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国家面临危机。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往日繁华的追忆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蝶恋花》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词作。开篇以“白水茫茫烟渺渺”描绘了一个朦胧而辽阔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水与烟的结合,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渺小。接着,诗人通过“草绿花红人自老”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暗示着纵然外界美好,人也难逃衰老的命运。这种对比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丧乱馀身欢意少,肠断江山,不肯留残照”则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情感深度。诗人因国家的动乱而心痛,肠断的形象生动而直接,展现了对故国的深切思念与哀伤。最后两句“门掩黄昏寒料峭,角声吹起双栖鸟”则以黄昏的寒冷和角声的呼唤,营造了孤独与凄凉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词以自然景象引入,最终回归到个人的情绪,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洞察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其艺术特点在于情感的真挚与意象的丰富,形成了强烈的感染力。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动乱的深切忧虑,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人情冷暖的深刻反思。尤其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及对现实孤独的无奈,构成了诗的情感基调。
诗中“白水茫茫”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热闹的城市
B. 荒凉的沙漠
C. 朦胧的自然
D. 繁华的花园
诗人认为“有情”与“无情”的区别是什么?
A. 有情者更快乐
B. 有情者更痛苦
C. 无情者更孤独
D. 无情者更快乐
“丧乱馀身欢意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愤怒
D. 厌倦
答案: